会计差错更正与财务造假题目的探讨务管理毕(2)
2016-08-14 01:15
导读:公司为了实现扭亏、保配等目的,很可能打着"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幌子,把本期的本钱用度往前期里塞,做大本期利润。ST黄河科和PT白猫就是借助这种方
公司为了实现扭亏、保配等目的,很可能打着"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幌子,把本期的本钱用度往前期里塞,做大本期利润。ST黄河科和PT白猫就是借助这种方式实现扭亏,成功"摘帽"或避免退市。
再例如,*ST花雕2001年年报少计短期贷款3 500万元、其他应收款5 500万元,少计提利息186.9 525万元、坏账预备55万元,虚增税前利润241.9 525万元,且对订立3 500万元贷款合同等重大事件未及时履行临时公告义务;2002年年报虚增税前利润4 472.5 509万元,坏账预备表露不实。经追溯调整后*ST花雕2002年亏损3 400余万元、2003年亏损8 300余万元,因调整后连续两年亏损,公司于12月8日开始退市风险警示。太太药业2001年5月刚刚从证券市场拿走17.36亿元召募资金,到2001年年报就声称2000年度存在少计营业用度、坏账预备、未抵消***公司之间的未实现销售利润、无形资产--专有技术摊销年限错误等重大会计差错题目,将2000年度合并净利润调减879万元。这么快就"变脸"让投资者怎样看待?
TCL通讯在2001年报主动对高达15 485万元的重大差错(主要是少计用度,提前确认收进等)作追溯调整后,TCL通讯2000年度由盈利2 632万元变为亏损8 356万元,对此事项,市场人士李德林将其解读为"TCL通讯财务造假虚增利润",但TCL果断予以否认,称"公司2000年会计报表所反映属于会计处理和会计估计不当,证监会广州证券监视治理
办公室的《整改通知》与公司《
整改报告》的公告均已作此认定。"
很显然,各公司进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多、金额如此之大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仅仅只是缺乏应有的会计谨慎使得会计估计不当?闽越花雕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这对其他上市公司进行的违规信息表露和财务造假是否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呢?然而,投资者面对迅速"变脸"的公司,他们的损失又由谁来买单?通过追溯调整,将以前的各种财务缺陷、公司隐患和虚假表露统统给静静地躲起来,或者上市公司圈钱、再融资、掏空财务等目的达到后,将题目逐一暴露,再戴帽挂星,最后让投资者买单。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变戏法式的畸形"追溯调整"及时加以规范实在是迫在眉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 建议
对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成为了圈钱者或者造假者题目暴露后的利润调节器。对于一些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追溯调整,很难让投资者接受,由于将以前年度明明盈利的数据现在回过头来再改成亏损,有的上市公司在追溯调整之前还是"绩优",调整之后就成了T族里面的绩差股,像这样的报表的和数据那有什么真实性和投资性可言呢?
笔者以为,作为监管部分,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重大会计差错"的信息公然治理,要求上市公司将重大会计差错作为重大事项及时公告;此外,最好参照美国的重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具体表露重大会计差错的以及对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的影响并重新公布以前年度会计报表,重大会计差错作为一项重要的虚假陈述,监管部分不应将之置于灰色地带,使其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
同时,加强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外部注册会计师的纠错责任,威慑其"抗拒从严"。要想让市场恢复本色、完善对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制度,证监会除了加大监管和惩处的力度之外,还应该适当地保护因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而受骗的投资者,即在进行"追溯调整"的同时对投资者进行"追溯赔偿"。像闽越花雕这样被证监会认定的违规公司,证监会的罚款和惩处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没有对无辜受害的投资者作出相应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在股市里面建立起赔偿机制,让投资者拿起的手段进行起诉,获取损失赔偿,让那些因违规本钱低而屡屡践踏证券市场公正的不法者付出代价。同时,将虚假陈述民事诉讼进一步放开,让重大会计差错的责任主体"埋单"。
1 注册会计师全国同一
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出版社,2005
2 葛家澍.信息表露:实话实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