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务管理毕业论文(2)
2016-09-25 01:02
导读:(3)预算控制不够科学 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上级主管部分的要求编制,编制的方法也是靠财务部分的主观估计。因此,这样形
(3)预算控制不够科学
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上级主管部分的要求编制,编制的方法也是靠财务部分的主观估计。因此,这样形成的预算不能反应环境的变化和满足治理的要求,对经营活动没有指导意义。此外,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进步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是有的医院固然已建立了医院治理信息系统,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功能,很多事情依靠非正式沟通渠道,导致各种非正式组织形成,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5.监视方面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大量的制度和活动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且执行的效果好,就必须进行监视。很多医院的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很少受到监视,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执行,内部审计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三、规范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
针对以上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各个方面存在的题目,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1.完善和健全医院的内控环境
(1)要增强医院员工尤其是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熟悉
通过学习教育进步医院领导、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熟悉。最重要的是领导对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熟悉。只有领导的治理理念、领导方式改变提升,才能使医院内部形成依靠制度治理的新风气,才能形成良好的人事治理氛围,使内部控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建立公道的组织结构框架
即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个部分、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责、相互制约。在横向上做到权力制衡,各部分之间在公道分工、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事务,实现既定的目标。此外,还要加强财务职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职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再教育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正确;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对不能胜任者果断更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加强医院的风险评估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医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经营治理构成的风险程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必须对影响医院内部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连续的评估,以便及时的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医院应根据科室制定相应的制度,以降低经营风险,如采购控制程序,药房治理程序等,并对控制程序中反映的主要题目汇总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如医院在进行新设备投资时,要综合医院的市场环境,地域等因素,以及业务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投资分析
可行性报告,降低投资风险。
3.强化控制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包括:
(1)相互牵制原则。
(2)协调配合原则。
(3)程式定位原则。
(4)本钱效益原则。
(5)整体结构原则。
医院必须根据以上原则,建立各项控制活动的控制制度。例如,预算治理控制系统建立医院预算治理制度和收进、支出、投资和薪酬预算治理制度;信息处理控制系统建立信息安全与维护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信息治理职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资金控制系统建立货币资金结算制度、货币资金治理报告制度、用度报销制度、货币资金治理职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4.充分利用信息,完善沟通渠道
首先就是要建立畅通开放的正式沟通渠道,尽量用有形的载体来传递信息。同时,高层主管要有虚心听取员工提供的讯息的意识,由于单位员工只有在相信上司有接纳讯息的诚意,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时,才愿意提供题目发生的资讯。单位负责人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接待员工的来访或是进进员工中间了解情况,把握必要的信息,培养一种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的反映题目和消除疑虑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