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及投向的现状及对策(2)
2013-08-23 01:05
导读:(三)我国国债规模的综合评价 从应债能力指标看,我国的国债规模并不太高,仍有进一步增发的空间,而从偿债能力指标看来,我国的国债规模已经过
(三)我国国债规模的综合评价 从应债能力指标看,我国的国债规模并不太高,仍有进一步增发的空间,而从偿债能力指标看来,我国的国债规模已经过高,必须及时压缩,以防范财政风险。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主要有: 1.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大量以政府财政信用潜在担保、最终必须由政府偿还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地方财政无力消化的债务、国家财政对
社会保障资金的欠账、以及其他公共部门债务。其中仅国家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一项,2001年底就已达到8534亿元。因此,计算国债负担率时如果考虑隐性债务,我国的“综合负债率”将会大大提高,实际应债能力需要向下调整。 2.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都明显偏低。前一比重1990年以来平均只有13.6%,2002年最高也只有18.04%,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45%的水平,也低于家平均25%的水平。后一比重1990年以来的平均为44.62%,2002年最高为54.96%,低于世界多数国家60%以上的水平。这是导致我国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偏高、债务承受能力相对弱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由以上可见,我国国债规模的总体水平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其增长速度过快,需要加以控制。为了防范债务风险,缓解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过高的压力,应该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严格清理各种预算外收入,优化国债结构、缓解近期偿债压力。
二、国债资金使用效率的考察 国债规模固然重要,而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同样重要,如能得到合理利用,取得合理的回报率,则较高的国债规模也不会导致债务危机;反之,即使国债规模不高,但是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提供偿还自身本息的资金来源,则财政负担也会大大加重,容易引发偿债危机和财政风险。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国债资金使用中存在的。
(一)国债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备选项目储备不足,而且缺乏必要的前期投入,影响国债资金的安排。由于国债资金被看作免费午餐,许多地方在前期准备不足,缺乏配套资金的情况下,盲目争夺国债投资,出现了大量超概严重的“三边”工程,极大地妨碍了国债项目效应的发挥。同时,国债资金使用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旦配套资金无法及时跟上,必然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 2.项目布局有待改善,应尽量避免盲目重复建设。由于地方利益驱动,在国债资金的使用中,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重复建设现象,项目布局不尽合理。在我国各项建设资金都很紧缺的时候,这些重复建设导致了相当程度的闲置与浪费。 3.违纪违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亟待规范。随意挤占挪用或违规使用国债资金的项目屡禁不止,部分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薄弱,资金账目混乱。此外,国债资金使用过于分散也增加了对资金进行监管的难度。
(二)改善国债使用效率的举措 1.制定投资规划,严格选择国债项目。逐步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机构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评审,取消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和地域限制,在全范围内公平选择,以调动社会资金进行项期投资的积极性。在资金安排使用上,力争作到科学统筹、充分论证,杜绝“三边”工程和重复建设。可以考虑适当下放一些国债项目的决策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项目安排上的积极性,激励地方政府用好国债资金。 2.调整国债资金布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克服盲目布点的,把重点转到与投资环境改善相关的设施建设上。根据的阶段性特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继续有重点地支持技术改造,加大相关行业领域的投资力度。 3.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国债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国债投资项目的审核,实现对国债投资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加强对项目概预算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的审查,加强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运营情况的跟踪和评估。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建设资金、违规审批、违法招投标等行为,保证有限的国债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