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债的发行对民间部门投资挤出效应的研究(4)

2013-09-09 01:04
导读:从政策的角度上看,投资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就是政策改革的可信性。对投资有利的改革当然可以提高预期的投资收益,但是如果投资者认为改革的

从政策的角度上看,投资者面对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就是政策改革的可信性。对投资有利的改革当然可以提高预期的投资收益,但是如果投资者认为改革的最终结果是颠倒的,那么必将增加不确定性。投资者判断发生这种颠倒的概率是投资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改革颠倒的可能性增加了投资者的等待价值。因而,缺乏信心将使投资意愿减弱。
因此,投资诱因(比如利息率、汇率、税收等)的稳定与可预测就会变得比投资诱因本身大小重要得多。这一观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尤其是制定改革计划。关键的政策含义就是鼓励企业因诱因的变化而进行投资,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投资者对国家方针政策有足够的信心。能保证政策可预测的制度改革,有效的财产所有权和基本“游戏规则”的稳定都可以使投资显著地对诱因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响应。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投资逐渐摆脱了政府投资的特征,更多地显示出了微观经济主体的动机和效果,成为一个追逐利润的能动主体。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以来,虽然中国宏观政策与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但是利率政策的改革却停滞不前。人为控制的银行利率使得利率不能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灵活调整而不能起到有效配置资金的作用,只是企业核算成本的一个记号。当然这只是众多改革中的一例,再加上国家对于一些敏感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不明确等等,这些情况都增加了进行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加大使得投资者特别是民间部门对于增加投资更是极为谨慎,因此在未获取未来更多的信息之前将持观望态度,不轻易增加投资。当然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的存在,事实也表明,是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等待有时会带来更大的利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这时,政府采取的一切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包括增发国债,都是在向市场传达信号,但至于民间部门是增加投资还是减少投资或保持投资量不变,都是二者之间博弈的行为,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加强投资者的信心,将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三、国债挤出效应的分析
(一)运用消费、储蓄和投资关系图
下面将消费、储蓄和投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中会分析到发行国债对民间部门投资的影响。同时将经济的运行分为经济发展初期(1)(资本市场不健全,社会保障不完善)、经济发展初期(2)(资本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完善)、经济快速发展期(资本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完善)、经济成熟期(资本市场不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四个阶段分别讨论。


注:向下的箭头表示减少,向上的箭头表示增加,“ ”表示不变,箭头的长短(或粗细)表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其他图中也是这样的表示方法。

1.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不健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
无论是凯恩斯均衡理论还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都强调储蓄对投资的作用,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但储蓄转化为投资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作为保证,否则这一转化渠道将不复存在。况且根据不可逆投资理论,当资本市场不健全时,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从而会对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如图1所示,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尽管储蓄在增加但其对投资的推动作用却受到了阻碍,而作为储蓄一部分的国债也仅仅是通过国债市场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了公共投资,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却没有推动作用。
从消费同投资关系来看,由于消费是投资的目的,因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费的规模决定了投资的规模,因而消费的减少会对投资产生不良影响,即会对投资产生反方向的拉力。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以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为前提的,即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人们会增加当期的储蓄而减少当期的消费,但此时消费的减少并不能说明未来会增加,所以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收益也将大打折扣,民间部门投资减少。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短期内伴随着公共投资的增加而减少的民间部门投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国债的“挤出效应”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里短期内投资的总量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公共投资的增加必然伴随民间部门投资的减少,因而这里民间部门投资的减少有可能是国债的“替代效应”引起的,而非国债对民间部门投资的挤出。
上一篇:加拿大的国债管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