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世纪之初,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使中国不仅面临国际政治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且面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商业机会与风险。正确认识和应对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对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几大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增强,以致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前方便的条件,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从此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出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新特征。第二,以建立多边贸易体系为宗旨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增多客观上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得到了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利益,使之?0世纪90年代纷纷加入到贸易自由化体系中去。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初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的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全球性公司风起云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总数已达5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及其遍布全球的数十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产销体系。第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大加快了资本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地全球化。与此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也已跨出原来的地域界限,呈全球化特性。第五,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移动成为可能。目前,全球金融工具多达100多种,金融资本流量大,流速快,游资多,国际外汇交易额大约日均为1.5万亿美元左右。对地产、信息、金融业的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个阶段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迅猛发展。据世贸组织报告,目前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100多个,世贸组织95%以上的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组织。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除三大板块大型区域组织外,世界还有很多地区性合作组织,如2002年7月正式成立的非洲联盟,是非洲53个国家在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为东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开放性”。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在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二是“复合性”。区域经济集团在不断加速自身发展,不断扩大范围的同时,区域组织间出现相互交叉“重叠”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既是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通、交叉存在的“复合”局面。三是“渐进性”。主要是说区域集团的合作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即从加强贸易、投资联系向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方向提升。其中欧盟已经从共同市场发展为拥有统一货币的经济联盟;东亚国家也在从成立之初的地区性合作集团走向自由贸易区边缘。
(三)金融自由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国际金融活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2001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仍在1.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日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国际私人资本的膨胀,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空前扩张。全球跨国的资金流通日平均量约1.5万亿至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也蓬勃发展。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总量在7.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世界商业银行的外国贷款达到8万亿美元。1997年世界直接投资达3940亿美元。到2002年,世界上有162个国家(地区)间签订投资保护协定1330多个,5年间这类协定增长3倍。
(四)“知识经济”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开始了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投入。在未来20—30年间,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的突破,从而导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新的增长点。
知识经济趋势使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其一是制造业的高技术化。计算机、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工业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最近十多年来,美国十大类高技术产品出口以两倍于全部商品出口的速度增长。目前,制造业结构高技术化进程还处在加速阶段。其二是第三产业的高技术化。服务业已成为高技术装备的主要采购者。美国80%的信息技术产品,英国75%的计算机被服务业所采购。近十多年来,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每年增长70%左右。服务业自身研究开发活动也日益频密,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比重迅速上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其三是结构的知识化。虽然世界所有国家者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劳动力,但高度技能岗位的比重在稳步上升。员工终身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型组织成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
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任何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增长持续居于世界经济增长前列的中国而言,机遇明显大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也将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风险和困难
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内在联系的密切性和外部互动的包容性,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它将有力促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扩大和资本流动加速。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出口,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还带来了现代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中国企业可以更加直接地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迅速跟上国际先进企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不合理经济秩序的运行将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二步扩大。经济强国和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构成一定威胁。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经济波动的风险加大。关税税率降低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加剧全球范围内投资、生产和销售的无序竞争状态。加之各国经济的依存度加强,一国经济的兴衰对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贸发展的影响加深,甚至形成连锁反应,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传播更加迅速。大量的外资进入易于造成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使中国企业面临并购和竞争的压力。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但与地区国家建立相互依托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难度
区域集团化对中国带来的重要机遇就是加速融入地区分工,有利于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一方面,欧盟、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4和世界贸易的70%以上,它们内部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的加强,商品、资金和技术的流量在区域内部以至区域集团之间都将增加,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已正式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排除了游离于区域集团化以外的不利处境,并可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方向起积极影响。参与这一地区的国际分工和合作,成为这一地区商品、资金、技术流通网络的一部分,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高,并将增强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筹码。欧美国家为中国巨大市场所吸引,将保持同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而欧美区域经济集团消除内部贸易壁垒,也有利于中国开拓这些市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出口贸易带来种种限制。区域性经济组织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与外部竞争。到20世纪末,全球共有各种区域性政治、经济或政治经济合二为一的组织近200个,仅在WTO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就达170个。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区域经济集团已达110多个,这些集团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加上许多国家采取技术、环保、反倾销等更加严密的保护手段,加大了中国商品进入这些市场的难度。欧美等区域经济集团通过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内部贸易,对中国发展同美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不利影响。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国际竞争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在高新技术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越来越下降,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步丧失,在国际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三)金融自由化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引入资金有利,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将随之增加在经济全球化加速,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三大新特点,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二是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地区特别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三是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10年的高速增长后,国际资本流动正在进入一定程度的调整,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从总体上看,今后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为有利?/P>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更多地引资提供最佳机遇.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后招商引资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事都提高了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200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流入国。国际资本对华投资将加快,投资方式和投资存量将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可能是未来10年理想的投资目标。
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问题一是国际资金市场争夺加剧。国际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减少,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二是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加速,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从而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一定挑战。1997年东亚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短期资本对东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冲撞所致。
(四)知识经济将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互动式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步伐加快,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继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在争相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和加快传统产业高科技化的同时,使得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必将加快国际间产业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效应也进一步增强,为中国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首先,全球范围内产业垂直转移将加快。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腾出资金和物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中国企业可以接过国际传统产业转移的接力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形成最大竞争力,创造最大经济剩余。第二,发展中国家可利用高新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发展中国家产品结构升级、工艺更新和产业组织调整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产品竞争力也会不断提高。第三,通过参与水平分工,可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生物制药、计算机、办公设备、特殊产业机械和电子元器件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向外转移逐渐增多,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些实力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的产业部门,通过共同开发或协作配套等形式,实现重点突破,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
尽管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一个新趋势已经对世界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但至今世界各国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尚未统一。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多数人认为高科技将改变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2001年后,美日欧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却出现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所没有的同步下滑。此外,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以及世界性IT产业的大批裁员也为新经济的未来蒙上阴影。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泡沫破灭为标志的世界经济调整期何时结束尚属未知。
三、关于中国对策的思考
今后十到二十年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千载难逢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进程来看,它在各个经济长波周期的发展中都滞后于工业发达国家。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等新的经济发展趋势面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对实现经济的超越性发展至关重要。
(一)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均是在全球经济框架下进行的。要抓住机遇就必须不断扩大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变革。但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经济的开放还远远不够,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全方位、多层次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的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活动,为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创造更便利条件,更多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为深化国企改造,西部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服务。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发挥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本营运、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不失时机的参与国际竞争,谋求最大经济利益。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只有大胆地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才能把自己的技术、设备、产品带出去,也才更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更新的产业,以利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二)制定稳健的经济安全战略,抵消世界经济新趋势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区域化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进程的同时,必须捍卫国家主权,规避各种政治和经济风险。按照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至关重要。在不断增加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还应注意保证国家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主导控制权,保证国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加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提高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强化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在维护稳定的条件下,力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确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国经济的跳跃发展
一种新兴经济的出现需要国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修改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以抢占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制定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领先实现了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日本也正着手实现从“技术立国”向“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转变。对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来说,在考虑到传统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面对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宜修订现有的发展战略,制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战略。一方面要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用最新科技去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这样我们就能“两手抓、两手都硬”,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比翼齐飞。面对信息业在GNP中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特性,尤其应该注重制定合理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要加强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和信息科技的应用,更要加大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信息产业的宏观管理,使之走向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以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力度,推动多级化格局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使多极化格局加快形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将在未来竞争与合作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参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参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多级化的重要一环。亚洲虽有东盟,但真正意义上区域经济联盟尚未建立。为了创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为了在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为了能更好地抵御外来冲击和一旦受冲击后便于摆脱危机,度过难关,中国应积极加强与日本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亚洲区域经济联盟的形成;继续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经济、金融、外贸和外交关系,以在本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正在酝酿的“东盟+3”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其中关键在于中日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切实加强与发展中日关系,对推进东亚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