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公共危机中的媒体功能与责任

2013-05-20 01:04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谈公共危机中的媒体功能与责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功能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常常超出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第二,后果难以预料性。由于信息时代事物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趋势,易引起事物间的连锁反应而把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第三,广泛的社会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广大民众有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影响。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甚至在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二、公共危机中媒体应具有的功能 
   
  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因其迅速、准确地报道而在业内和公众中确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在为社会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而赢得公众的认同和赞誉。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控制中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一)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实现群众知情权的功能 
  人民群众既是灾害的受体,也是抗御灾害的主体。灾害发生后,要及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让群众了解灾害发生的实情,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这是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抗灾救灾的重要前提。 
  (二)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输导群众情绪的功能 
  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可以充分发挥独特的舆论功能,正面引导危机事件所影响的区域之内的广大群众的情绪,使之趋利避害并朝着有利于抗灾救灾的方向发展,为政府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政府、传媒和公众是大众传播系统的三个角色,传媒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信息畅通的桥梁。政府是社会公民权利的代表,代表人民管理社会公共事物,代表人民利益对发生的灾害进行应急处置。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良好形象,并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任何突发事件发生时,总会形成一定的舆论焦点,影响人们的观念。新闻媒体在不知不觉中传达政府的声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的形象,在正确引导中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三、公共危机中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媒体要做“安全阀”不做“助燃剂” 
  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最关心的是有关危机信息的内容、发布者和传递的方式。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大众媒体在信息传递、知识介绍、信心鼓励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众传媒的危机信息传播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问题:信息失真、报道失衡,重复传播、急功近利,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和受众趋向不稳定的局面。同时,也需注意受众面对危机信息传播的媒介素养水平不高,缺乏理性判断各种传播渠道的客观性和可信性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接触公共信息源,如何判断大众传媒报道的真伪,对得到的危机信息缺乏科学判断和理性分析,导致轻信来自人际传播渠道的流言。 
  由此可见,在传播危机事件时,新闻是柄“双刃剑”,媒体既可能是“安全阀”也可能是“助燃剂”。媒体作为舆论的工具,具有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及时、真实、准确地传播危机事件信息,让公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大众传播就是“安全阀”。如果瞒报谎报危机事件信息,大众传播就可能是“助燃剂”。 
  因此,对公共危机,媒体首先要做好全面报道,尽可能及时地将真相告知公众,廓清谣言,稳定人心。其次做好舆论引导。当危机来临时,由于社会有较大变动和震荡,导致刺激意见的出现并汇集为舆论,而舆论又反过来影响着公众的意见和情绪。此时,如果进行正确引导.舆论就有助于危机的解决,而如果引导不善,舆论就有可能形成阻力。 
  (二)媒体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信息的取舍 
  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媒体就要积极面对,把社会公众对危机的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正确方向上来。如何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舆论,需要媒体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全面配合危机处理者,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共同促进危机的解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公共危机是对媒体的一场大考验,既是新闻敏感性的考验,也是政治敏感性的考验,更是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2008地震灾害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始终有一个聚焦点——抗震救灾,包括受灾状况、救人和重建工作。紧盯聚焦点是媒体的本能。但怎么盯、盯什么,却反映了媒体自身的素质。每一场公共危机,对媒体来说,都是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不仅仅说要“在场”,在场只是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打好责任牌, 是最大程度地为化解危机出力。在报道中不渲染灾情,以稳定人心,维护稳定,减少些对民众产生恐慌心理的信息传播。这是责任媒体在报道中大局意识的体现。 

上一篇: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