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实与奇幻之间――电影与全球性语境中的传(4)
2013-10-23 01:12
导读:四、在写实与奇幻之间 ――电影与中国现代美学传统 从王韬的“影戏”分析开始,尽管中国人对电影中的传统呈现方式提出了种种看法,但基本上并未偏
四、在写实与奇幻之间
――电影与中国现代美学传统
从王韬的“影戏”分析开始,尽管中国人对电影中的传统呈现方式提出了种种看法,但基本上并未偏离由写实与奇幻两大线条交叉而成的坐标系。对此,电影镜头的器物特性和文化现代性语境的需要两方面,都是可以考虑的条件因素。
首先,这种坐标系的存在是与电影本身的器物媒介特性分不开的。一方面,电影要以镜头摄取并固定富于逼真感的视觉画面,从而体现出“写实”或“徵实”的特性;另一方面,电影的异常丰富而又复杂的镜头组合,同样也能取得“生新灵动”或迷离恍惚的奇幻效果。这样,电影就凭借其镜头特性而同时显示了写实与奇幻功能。
其次,这也取决于电影在再现传统时所被要求承担的特定的文化现代性使命。中国文化现代性,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在没有传统的空无中建造全新的现代文化大厦,而是要从现代性语境出发而使传统呈现出新形式。这就是说,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古代遗留物,而是现代性语境的创造性成果。而同时以写实性和奇幻性见长的电影艺术,比起以“写意”、“神似”为特色的诗歌、散文、
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古典艺术样式来,显然具有更为全面和完整的美学功能,从而更能承担起在现代性语境中创造传统形象的任务。因此,正像王韬在论述“影戏”时所指出的那样,凭借电影艺术,中国人不仅能够获得诗歌等古典艺术所没有的全新的写实性慰藉,而且同样能够激活和光大古典艺术所引以为自豪的奇幻功能,这就可以从写实的逼真和幻想的奇妙两方面再现出文化现代性所需要的中国传统的动人形象。这怎能不令人对电影刮目相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正是在再现中国传统形象的过程中,中国现代电影美学开始展开并实现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从第三、四、五代导演及其美学倾向的更迭演进来看,写实性和奇幻性构成了中国现代电影美学传统的基本方面。这对于以“写意”和“神似”为特色的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说,无疑是一种丰富和改造;而这种丰富和改造,与其说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简单接续,不如说从事了一种新的美学传统的开端――中国现代美学传统。
由此,电影和电影美学对整个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的贡献,就应是显而易见的了。电影凭借新的电子媒介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独特的综合优势,一举成为以新的媒介再现生活及其传统的新的艺术样式,从而向中国现代美学输入新的写实性美学,并且同时也让奇幻性美学显示了新的手段和表现力。这对于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的生成和发展,无疑做出了独特的成绩。新的媒介、艺术和美学,电影以这独特的“三新”汇入中国现代美学潮流中,并且不无道理地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一个当然象征。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