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以设计数字转播车规模时所面临的问题为引子,提出以建造八或十讯道中型转播车与六讯道以下的中小型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代替建造十四讯道以上超大型转播车的思路。分析了模拟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技术难点,说明了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优势。介绍了作者所在电视台在这方面所进行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 数字转播车 规模设计 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转播车。要建造数字转播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建造多大的车,实际上也就是要决定建造多少讯道的转播车,也就是先要设计转播车的规模。由此引出本文所要叙述的第一个问题。
进行转播车规模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视转播车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台的实力;而且建造转播车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同样的经费购买摄像机、录像机要多得多,各台的技术决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起码根据各台现有的实力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在决定所建造转播车的规模时,都希望起码能满足今后多年的需要。经济实力雄厚、曾经或者有机会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晚会的台,希望所建造转播车的摄像机讯道在十六个左右。然而,要容纳这么多设备,采用十二米左右的车体,很难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设计;采用可满足需要的超长车,不仅因行动不便,影响常规节目的使用,而且可能违反交通部门的规定根本就不允许上路。这是兄弟台作出决定的难点。经济实力比较差,所在地举行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比较少的台,在考虑新建转播车的规模时,也同样有难处。我台就是这么一个台,对我们来说做一个十六讯道的车很浪费,因为这两年在福建举行超大规模的运动会和晚会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同样从经济实力考虑,福建电视台投资建造转播车的机会很少,如果现在建一辆中型(八讯道左右)的车,一旦福建有机会举办大型活动(转播车的寿命大都在十年以上,这十年内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很难满足需要。可见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数字技术带来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
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呢?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没有一个“双赢”的方案呢?其实解决的方案是十分现成的,那就是遇到大型节目时采用两车并车使用的方法增加讯道;平时两辆车分别使用,转播或制作中小型节目。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前些年安装的模拟转播车多为六讯道以下的,遇到转播或制作大型节目时,已经经常采用并车的方式增加讯道。
并车转播解决了讯道不够的问题,避免了建造超大转播车在使用率方面的浪费,并解决了因车体太大行动不灵活的问题。然而,模拟车并车几乎都采用两级切换的办法。按这种方式并车的问题是:总导演只能看到经从车分导演选择后送来的一个讯道的图象,总导演的意图很难准确实现;分导演所调度的摄像员并不能依据TALLY指示灯判断自己所摄的画面是否为正在播出或采用的画面。因此,目前模拟转播车采用的并车方式,不能解决转播车规模设计所遇到的问题。
显而易见,我们觉得要解决规模设计的问题,一级切换是关键。这是因为:从使用者(总导演)的角度考虑,只要他(或她)能看到所有讯道的画面,能够随心所欲地切换所有讯道的画面(一级切换),能够直接指挥调度所有摄像员(通话和TALLY指示灯功能直接有效),其他问题就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十几部摄像机是装在一辆车子上,还是分装在两部车子上,对使用者(总导演)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模拟转播车并车之所以几乎全采用两级切换的方式,除了当初设计转播车时没有考虑一级并车切换的需求(没有引出并车所需设备的有关接口)以外,主要的问题是:在模拟环境中,当摄像机分装在两辆车上,各自为阵归各自的系统时,并车时同步和视频指标的精确调整十分繁琐困难。
一、两车同步系统一致的问题。要做到一级切换,解决同步一致问题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主车的同步基准锁住从车的同步信号发生器,其二是采用两级切换时常使用的用帧同步机锁住从车送来信号的方法。在模拟状态下,由于每个讯道的视频信号经过的路径不同,这两种方法都必须对从车提供的每个讯道做行同步和付载波相位调整,只不过两种方法的调整部位不同,前者直接调摄像机,后者在帧同步机上调。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用第二种方法需要多部帧同步机。显然,对每个讯道都做同步调整是可以实现的,但费时费力颇多。
二、对从车所送的各讯道的视频信号指标进行调整的问题。由于并车时传输视频信号通道所涉及主要是传输电缆,很少加入线性不好的有源电路,因此现场视频指标的调整通常只涉及到校准视频幅度和色度补偿。这些调整通常在摄像机输出端所加的视频分配放大器上进行,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摄像机上调整。这样的调整并不难,但是如果电缆稍长些,模拟信号传输所引起的某些视频指标降低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而且并车结束后,还得作恢复原系统的调整。
三、两车通话系统的连接问题。只要解决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上难度不大。如果两车使用的都是比较规范的通话系统,只要弄清采用四线制还是两线制,在实践中连接起来并不难。四、播出提示(TALLY)灯问题。这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查清切换台和摄像机的TALLY接口提供的是接点,还是电源,额定电流多大?目前,许多摄像机都提供红、绿两种播出提示灯,只要事先告诉摄像员,就可以给予充分应用。
五、电视墙的设置问题。这方面不仅要考虑提供足够数量的讯道监视器,还要考虑它们都在导播台工作人员的有利视角内。往往数量够了视角就成问题,照顾了视角又很难摆上足够的监视器。最难权衡的是,没有并车时出现多余的监视器,而这些监视器又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因往往把常用的摄像机讯道监视器摆在视角较好的位置)。可以通过选购有两路输入的监视器,做并车和非并车的两种监视画面分布设置,解决非并车时多余监视器占据有利位置的问题。最近出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可以有多种设置的多分画面分割器,可以比较好的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一是费用相对较高,二是对等离子体显示器缺乏信心,当心它出问题时,导演成了“睁眼瞎”。但是,如果导演区、技术区、音响区都用此方案,用一(或两)个多分画面分割器带三个等离子显示器,不仅可以降低一些费用,也可为导演区作应急备份,会比较好些。
由此可见,只要设计时做一级切换并车的考虑,我们以两部中小型数字转播车代替超大型数字转播车的思路,不仅可行,而且具体实施并车时技术上也不繁琐困难,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双赢方案。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