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仪式:权威意识与东方主义的殊途同归(1)(3)
2014-01-15 01:20
导读:当然,怀旧、怀乡,几乎是所有表现现代化冲击传统生活的共同意绪,然而,在《洗澡》中,"水"不仅是怀的对象,而且也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未来的养料
当然,怀旧、怀乡,几乎是所有表现现代化冲击传统生活的共同意绪,然而,在《洗澡》中,"水"不仅是怀的对象,而且也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未来的养料,它不仅仅属于过去,影片更想将它带入将来。传统之"水"是解决所有危机的灵丹妙药,所以,影片中一对处于家庭危机、夫妻性危机的男女也通过老刘提供的澡堂之水得到了解决。水之万能在影片中被作为一种意念反复被强调,但是水(传统人伦)之万能作为一种神话,它是否真的能够解决我们正在经历的走向现代化的危机和我们每天体验的生存危机,其实是很难得到不可置疑的豁免的。 我的太阳:文化想象
《洗澡》中有一个用心良苦的情节,我们显然难以忽视:
一位名为苗壮的小伙子,总是在老刘的澡堂里放声高歌《我的太阳》,这位小伙子不仅身强体壮,似乎吃了太多的黄油、面包,喝了太多的牛奶,而且他在这个传统澡堂里从来不泡浴而是选择更"西方化"的淋浴,他唱的歌曲也是一首典型的西方经典音乐,后来他衣冠楚楚走上舞台时,身着的也是一套西服革履,这所有的能指符号其实都在暗示其西化文化所指。然而,有趣的是,这位"西化"的苗壮每次都是在"水"的淋浴下高歌,一当有人听不惯他的"异国"曲调,关上水龙头,他便会哑然失声,而一当恢复供"水",他才能重展歌喉。傻二明则是"我的太阳"的最忠实的听众,而当苗壮站在没有"水"的滋养的舞台上无论如何也唱不出"我的太阳"的时候,恰恰是这位傻子明白了"水"才是一切的关键,所以当他傻忽忽地将水龙头冲向舞台上的苗壮时,"我的太阳"那热烈、恢弘、奔放的旋律才能喷薄而出,回荡在天地之间。西洋歌曲"我的太阳"(阳刚)在东方象征"水"(阴柔)的灌溉下,构成了一个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中西融合的狂欢场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这一切,当然都是影片作者苦心经营的文化策略,东方人伦传统之"水"不仅是我们解决当下困境(如家庭危机、甚至性危机)的灵丹妙药,而且也是西方文化移植东方的本土养料。上善之"水"具有一种吐故纳新、养育万物的神圣性。影片最后,在"我的太阳"的歌声中我们看到那些陈旧、低矮的建筑正在被现代化的推土机所摧毁,那是对西方文化压倒中国文化、现代文化压倒传统文化的一种直观象征,同时,"水"的隐喻、人们对"澡堂文化"的无限眷念似乎又提供了一种对东方传统的自我膜拜。现代化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巨大喜悦以及人们对现代化的无限渴望被隐藏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依依不舍、只是蓦然回首、只是无可奈何,联系到那个下海经商的大儿子大明最后从深圳文化(现代/市场)向澡堂文化(传统/天伦)的回归。
当然,我们会清晰地感受到这部影片是如何将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市场与天伦进行二元对立的设计的,我们也会感受到这部影片是如何将东方、将传统、将人伦想象为人间天堂的,尽管我们其实面对的是一个被西方强势文化诱惑着"走向世界"、"国际接轨"、"现代化"的现实。因此,我们肯定会关心:《洗澡》为什么会如此不遗余力地神化长者、神化澡堂文化,神化东方人伦传统? 长大成人:主旋律化与国际化
《洗澡》的导演是正在渴望进入主流中国的青年导演张扬,而影片的投资方则是由一位美国人创办的西安艺玛电影技术有限公司,公司首脑罗异(美国白人)还担任了影片的策划,这两个具体的因素与中国电影主旋律化的国内背景以及全球化的国际背景的合力,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这部电影的文化走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主流政治文化,一方面必然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威胁和压力,另一方面也必然要面对原有和现存社会结构的变动、调整所引起的震动和颠覆,为了应对这种挑战,90年代以来,主流政治文化一直试图通过维护、宣扬、弘扬传统文化来强化民族凝聚力,通过东方文化的历时性辉煌来抵御西方文化的共时性威胁,传统文化的神圣话语其实都是现实权威的中心认同。正是在这样一种"弘扬"的主流文化场景中,《洗澡》应运而生,成为渴望摆脱边缘、进入主流、获得命名的新生代导演一次相当虔诚的努力。
共5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