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二)(1)(2)
2014-02-02 02:37
导读:(2)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扫描 我们现在所讲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电影院市场,而不能说是电影频道的市场、电视台的市场。就是说,我们拍一部电影,有多
(2)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扫描
我们现在所讲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电影院市场,而不能说是电影频道的市场、电视台的市场。就是说,我们拍一部电影,有多少人次在电影院看,不应该说是有多少电视观众看了电影。
2003年电影市场总体稳定,基本与2002年的水平持平,票房为10亿元左右。在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格局中,进口大片的数量大概有20多部,5亿多的票房,基本上占据了大半个市场。余下部分,则是国产片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国产片范畴已经包括合拍片在内)。下面,我们就国产片和进口片的市场竞争情况做一下分析。请见下表:
表1 2003年国产片、合拍片、进口片[4]票房前10名比较
票房排行国产片票房进口片票房
1手机5000万哈利·波特25200万
2无间道Ⅲ:终极无间3600万黑客帝国24200万
3天地英雄3500万黑客帝国34166万
4周渔的火车2000万海底总动员3300万
5老鼠爱上猫2200万终结者32817万
6双雄1300万飞龙再生2500万
7暖春1200万加勒比海盗2250万
8邓小平1000万指环王22100万
9百年好合1000万谍海计中计1700万
10美丽任务800万霹雳天使1300万
从表面上看,国产片和进口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高低之分。进口影片的前十名均超过1000万,而国产片的前九名也都超过了1000万。就排名第一的影片而言,进口片第一名为《哈利·波特2》,票房为5200万,而国产片第一名为《手机》,票房为5000万,二者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从这个表格中依然可以看出,2003年国产片的票房阶梯依然较陡,除了《手机》高居5000万之外,4000万—5000万的没有一部,3000万—4000万的有两部,2000万—3000万的有两部,1000万—2000万的有两部,剩下一部为1000万一下。而进口片的票房分布所呈现出来的阶梯则较为平缓。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依据原来国产片的范畴概念来分析,现在意义上的国产片票房前十名中,其实大部分都是合拍片。原来意义上的国产片,票房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手机》、《暖春》、《邓小平》等3部影片。而合拍片超过1000万元的则有《无间道3》、《天地英雄》、《周渔的火车》、《老鼠爱上猫》、《双雄》、《百年好合》、《美丽任务》等7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产片的市场竞争力其实是很弱的。
同时,在针对北京地区观众的一项调查[5]中,观众认为大陆电影不景气的最主要原因是影片质量低劣。这正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竞争力低下的最主要原因。
表2 观众认为大陆电影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影片质量低劣票家昂贵没有品牌企业或品牌电影宣传力度不够影院条件差其他
46.6%32.6%21.3%21.0%7.0%3.0%
国产片在进口影片和合拍片的双方挤压下,市场空间正在减少。如果我们以一年52个周末来计算(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实际放映周末并没有52周之多),每年进口的20个大片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影院经理们理所当然地预留了最好的档期。由于影院一般都在周五左右起映强片,然后连续放映到下一个周末完毕。因此实际上每个大片的放映都要占去两个周末,如此就仅剩下12个周末。而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签署,港片进入内地的“三项承诺”开始兑现,香港片大量进入内地,同时近年来市场竞争力逐步上升的合拍片数量也明显提高,它们占去仅有的12个周末的绝大多数。如此,合拍片同进口影片一起,在档期的竞争上对国产片形成了强势挤压,国产片能在周五起片并在大厅放映的影片就屈指可数了。尤其是在非典过后,国内的电影市场基本被进口大片和合拍片所占据。从2003年6月到2003年11月近半年的时间内,只有三到五部国产电影上映。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1月底,《无间道Ⅲ:终极无间》、《地下铁》、《安娜与武林》、《魔幻厨房》、《飞鹰》等一路排下来,仅有《手机》挤身其中。
如此不利的档期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截堵了国产影片与观众见面的良机。虽然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放映单位年放映国产电影片的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片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并且在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发行放映国产影片的年度考核办法》,对国产影片的放映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国产影片的档期位置基本上都是非常差的垃圾档期。2003年国产电影产量总数在140部左右,仅有少数几部进入黄金档期,接近100部影片由于没有机会上映,处于市场零作为状态。
同时,2003年电影市场突显了一个矛盾,那就是音像市场对影院市场的巨大挤压。2002年,《英雄》破天荒地以1786万的版权费卖给音像制品发行商。自此,电影的版权费日渐提高,音像制品发行商开始大幅度地、低价地向这个市场倾销。这种倾销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跟电影同步,而且是正版的。以北京的华星影城为例:《无间道Ⅲ:终极无间》首日放映的票房高达26万,但是第四天,电影的DVD面市,当日票房只有5万。正版音像制品的过早投放,使得刚刚有所好转的影院市场受到很大的损害。在广东有一家飞视公司,给广东境内300家加油站配货,免费安装和配货,卖一张牒提一块钱,光加油站的铺货就三千家。这样的速度对于电影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已经司空见惯的盗版更是让电影市场雪上加霜。[6]
总体而言,目前的市场环境虽开始好转,但对于国产片来说,整体环境依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