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新时期桂剧艺术观念

2014-05-19 02:48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析新时期桂剧艺术观念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新时期桂剧受中国戏剧界戏剧观念和艺术价值变化的影

摘要:新时期桂剧受中国戏剧界戏剧观念和艺术价值变化的影响.思想上和艺术上在继承传统桂剧中不断地探索,导致桂剧艺术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向。新时期桂剧艺术观念的多样化趋向,主要体现在桂剧传统戏的革新与继承、创编剧目的恪守与超越两方面的实践中。

关键词:新时期;桂剧;艺术观念


  1952年9月,桂剧以《拾玉镯》《抢伞》《演火棍》《杨衮教枪》四个折子戏参加武汉中南戏曲会演,四个戏都得到较好的评价,其中《抬玉镯》反映最为良好。随后又以《抬玉镯》《抢伞》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由尹曦(小金凤)主演的桂剧《拾玉镯》轰动了文艺界。《拾玉镯》是桂剧以做工细腻见长的传统戏,抗战时期欧阳予倩对该剧进行革新,此后又经过桂剧艺人不断努力,1954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56年,广西省文化局成立由106名桂剧艺人和戏改干部组成的桂剧传统剧目整理委员会,响应中央文化部抢救各剧种传统艺术的通知,发掘整理的剧本编入《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丛书,其中l~25集,58—60集收入桂剧剧目共452个。桂剧在“文革”前,除少量的创编剧目外,主要是对传统桂剧的发掘与整理,艺术上重在对桂剧传统艺术的继承。“文革”期间,传统桂剧几乎绝迹于戏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移植桂剧“样板戏”和配合政治形势的创编剧目,桂剧传统艺术受到很大的损害。
  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文学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习惯把这个阶段称为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广泛、深入的“戏剧观”大讨论,是中国剧坛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争论关于“戏剧观”、戏剧观念的“新变化”“戏剧规律”“幻觉”与“非幻觉”和“写实”与“写意”、戏剧的危机与出路等主要问题带来了戏剧观念的扩展与更新,它既促使“实验戏剧”的勃兴使中国当代戏剧结束自我封闭的状态,也促使现实主义戏剧突破了沿袭数十年的“易生——斯坦尼”模式,在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和民族戏曲一切可以利用的表现手法中走向新现实主义。董健教授将新时期以来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日渐增多的交流与对话,概括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第二度“西潮”。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第二度“西潮”“初步结果是形成了戏剧理论和创作方法的开放性、多元性结局,产生了一批带有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探索剧’(或日‘实验剧’)。结束了单一的写实主义的统治,从而把中国戏剧的现代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使中国戏剧冲出了原有的美学圈子,戏剧观念和艺术价值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真正开始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时期中国戏剧“西潮”的现象,不仅以多元化趋势反映在话剧界,还以色彩纷呈的样式反映在戏曲界。新时期桂剧作为中国戏曲界活跃的一枝独秀,思想上和艺术上在继承传统桂剧中不断地探索,导致桂剧艺术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向。新时期桂剧艺术观念多样化趋向,主要体现在桂剧传统戏的继承与革新、创编剧目的恪守与超越两方面的实践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一、传统戏的继承与革新
  参加1984年广西第一届剧展的桂剧《玉蜻蜓》和1986年广西第二届剧展的《人面桃花》《老虎吃媒》《打棍出箱》三个桂剧传统折子戏,以及《秦英小将》体现出新时期对传统戏思想性和艺术性继承与革新的努力。
  《玉蜻蜓》(编剧郭玉景、章凤仙、肖平武)是一出优秀的改编桂剧传统戏,被认为是新时期推陈出新的力作。自1961年开始,柳州市桂剧团对桂剧传统戏《玉蜻蜒》进行整理,数易其稿,到1984年参加第一届广西剧展历经二十多年。《玉蜻蜓》为旧桂戏舞台上常演的搭桥戏,共有十多本,可连演十几个晚上。因为是搭桥戏,所以结构拖沓繁琐,内容上也带有许多封建、迷信、黄色的东西。改编本《玉蜻蜓》围绕揭露封建家长制和包办婚姻对青年的禁锢,讴歌纯洁爱情悲剧的主题,砍掉与主题无关的旁枝,如将旧本搜法华寺之前一段长达四十多分钟算命的戏删除;将旧本中申琏与王秀姑一见钟情,追至法华庵,不仅与王同居,还与庵内所有的老少尼姑鬼混以致纵欲过度命丧黄泉删除;还将原来的大团圆结局改为悲剧收场,变为结构紧凑的七场戏:秀姑被逐、洞房逃婚、搜庵产子、拾子隐证、堂前认子、认母遗恨。
上一篇: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困惑与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