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美术教育在工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4-05-24 01:45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关于美术教育在工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  工读教育  教育 

   【关键词】  工读教育  教育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美术教 育不仅是审美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面对工读学校学生的不同群体特征,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寓教于乐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修养与情操。应该在工读学校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信任、和谐的关系,采取师生互动教学,并且从中学生素质教育理念中重新发掘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想象力发展与人格培养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工读教育,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面临着完善教学体系、发掘教学资源、明确特殊教育定位、开展针对性的个体教学研究等问题。工读教育涉及的特殊教育称谓不仅仅象征工读学生群体的相对个体差异,更明确标示出了工读学校本身特殊的教学指向与教学目标。随着改革在各层面的展开和深入,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结构在不断改革中通过探索取得长足发展;工读教育,作为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应该把握机遇,结合自身特点,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中的突破者与闯关者。而美术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基本要素,应当在工读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一、 美术教育在工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之事业也 。”其中审美教育历来是人 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 。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美 、创造美的能力。美育 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 的这 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相对教学体系中的美育指向——教育,中小学教育体 系中的美育理念主要由美 术教学传达与发散 。根据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素质教 育是美育 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素质教育就谈不上美育而美育反作用于素质教育。这种关系决定着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只有和生动活泼的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个性、高尚的人格,才能培养出的有用人才,教育才能达到最高的目标。遗憾的是,长久以来美术 教育在传统的教育系统和教学中处于辅助及补充地位,现实中的升学压力及课考核达标要求更导致了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不断萎缩。

  工读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成长、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因素三方面的交叉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偏差的个性特征与构成;集中表现在人生观灰暗、价值 观混乱 、道德意识淡薄等层面。根据现代心分析研究成果,12岁以前的成 长经验对青少年形成自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模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进入工读学校 的学生,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在 12岁以前,有着各种各样不完美甚至扭 曲的人生体验;导致了工读学校的青少年学生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表现出抗拒或者不合作的学习态度。在他们进入工读学校后,如果教学老师不及时对其加以辅导及纠正,那么,这些人生经历和心理状态将会缠绕学生 的整个人生,让他们 的未来充满了灰暗和疮 痍。为从根本上解决工读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工读学生的不同个体特征开展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开展心理辅导,进行法制理念的宣扬成为我们帮助 、挽救 、塑造这些青少年的当务之急。与普通中学教育不同的是 ,在智力教育、情感教育方面工读教育似乎更应该偏重后者。由此可以设想在工读教育教学理念中起到 固基培元作用的将是建立系统的美育体系,完善美术教育方法,发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潜力,重新激活他们融人社会、拥抱世界的心灵源泉。

[1]     

上一篇:论现代媒体的传播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