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主义新传统”中的艺术与政治(1)(2)

2014-07-27 01:34
导读:从这批美术家的教育背景或工作来讲,他(她)们大都与 广州 美术学 院 有着渊源关系,大部分毕业于这所中国南方的高等美术学府。自五十年代初开始

从这批美术家的教育背景或工作来讲,他(她)们大都与广州美术学院有着渊源关系,大部分毕业于这所中国南方的高等美术学府。自五十年代初开始,新中国美术教育全盘接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和契斯恰阔夫教学体系,地处南方的广州美院亦不例外。客观地看,苏式美术体系强调科学与艺术法则并重,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严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对于新中国美术迅速建立起一套标准划一、结构严谨的美术教育体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艺术创作观念上,这套体系强调美与生活的关系,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诱导以故事和细节强化具有某种倾向性的主题。上述这两方面正是从技术和创作方法的角度提供了一个“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自足框架,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也正是在这一框架中延伸着培养艺术家的历程。虽然由于毛泽东在1956年对民族音乐的问题作了指示,从而在美术领域中也开始了油画的民族风格讨论和中国画领域中关山月、潘天寿等人提出的中国画素描体系问题讨论,但是苏式美术体系在整体上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无改变。
这批广东美术家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如此。梁照堂说:“小时候学国画,做‘齐白石梦’;入了美院附中,学西画为主,又做‘列宾梦’。……开头人们说这种逆光画法不是宣传画,我只是想画画,把倾心的苏联特卡切夫、普拉斯托夫的逆光烁动色调、莫奈的印象派色调在宣传画上当油画画就是了,管他是不是宣传画。”可见苏式美术教育体系深植于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即使是在强调“红、光、亮”的文革时代也仍然要表现出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广州美院负责油画系教学的尹国良教授也回忆说:“我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创作思想,就像一个教练一样,有个套路来教,我逐渐总结出一个道理,在还是毛泽东时代的条件下,怎样能够符合现实主义道路,要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个教学方法实践得很有成效。1972年以后,学校渐渐走向正规,我也得以实现我的教学主张,抛掉红光亮之类的教条,重新来考虑创作了。”他的创作思想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大成果,培养出来的一批学生很快在全国产生了影响。
当然,广州作为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不仅早在三十年代产生了意义深刻的现代艺术运动,而且在红色年代中也有较早地出现叛逆性的艺术追求。陈衍宁读美院附中的时候就对同学说,假如从楼上跳下去就能出国留学,即便摔断一条腿也在所不辞。到七十年代后期,在思想解放运动中涌进来的西方哲学与艺术思潮终于开启了结束苏式体系一统天下的进程。
今天我们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对苏式教学体系的评价问题,更需要坦诚地指出,在六、七十年代培养起来的这批艺术家的教育背景中所严重欠缺的是什么。
回顾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中共意识形态对文艺的改造历程——这或许是一种最关键的历程,所作的一切无非是要把前卫精神、个人立场、自由心灵、人道主义的批判精神以及抽象形式清除出去,这与苏俄革命后的斯大林文艺政策的统治如出一辙,只不过在清除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的中国剧情安排——各种确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运动。因此,这些被清除、被批判的“资产阶级货色”必然在新中国美术教育中荡然无存,被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以日夜死磨出来的写实技巧和对在生活中发现与政治主题思想相吻合的生动细节而沾沾自喜。当然,我们今天可以毫无愧色地把这些都归咎于时代的过错,问题是,即使时至今日,在我们的心中是否真的已经有了觉醒、有了历史批判的理性、立场和勇气呢?我认为,这是当我们今天从某种角度重新认识毛泽东时代美术、重新评估“社会主义新传统”所应该具有的思想基础和根本立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六十年代的广东美术就已在全国呈现出一种充满清新的南方气息和勃勃生机的势头。早在五十年代,胡一川的《长征》、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等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杨之光的《雪夜送饭》还获得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 1960年10月,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下乡创作的一批作品在广州文化公园展出,观众达21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同年,关山月带领国画系师生参加湛江堵海工程劳动3个月,师生共同创作了大型国画联屏《向海洋宣战》。1963年广州美院师生下乡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得到了邓颖超、陈毅、郭沫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上一篇:音乐鉴赏论文——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