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武林外传》不用方言会更好
2014-09-12 01:01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论《武林外传》不用方言会更好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近年来,包括情景喜剧杰作《武林外传》在内的众多影视
摘要:近年来,包括情景喜剧杰作《武林外传》在内的众多影视作品热衷于使用方言,以制造喜剧效果、真实效果,打造作品的地域色彩和个性魅力。方言剧的盛行,干扰了普通话的推广,伤害了部分观众,也影响了演职员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能力,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影视作品还是不用方言为好。
关键词:《武林外传》 影视作品 方言 负面影响
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是2006年上半年最风光的作品,央视索福瑞收视报告称,该剧开播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第二天迅速攀升到4.26%,第一个周末达到9.49%。直到2007年,不同频道还在轮番重播。
《武林外传》在内地创造了收视奇迹,在台湾的播出效果却不佳。很多台湾观众对片中的方言不理解,看不懂,因而不好笑,建议重新配音。而该剧导演尚敬不同意重新配音,认为“重新配音以后对于人物的个性多少都会有所改变,也就丧失了该剧原有的魅力”。
似乎原来使用的方言决定了《武林外传》的成功,而重新配音使用的方言决定了《武林外传》的失败。如果真是这样,《武林外传》一开始就不应该使用方言,不管使用的是哪里的方言。
我们认为。包括《武林外传》在内的影视作品不应该使用方言,不用方言会更好。
一、《武林外传》的成就和方言运用
《武林外传》是时尚的,成功的。
内容上,《武林外传》选取了我国特有的武侠作为题材。这在我国情景喜剧的历程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武林外传》真正想说的不是武林江湖,它的故事其实是当代我国现实问题的投射,是“主旋律”作品的新版本:反暴力、反传销、提倡环保、尊重知识、诚实纳税等。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达到了新的高度。
大学排名 形式上。《武林外传》借鉴了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框架,连每集的名称都借用了章回体小说采用的对仗工整的文言体的样式,但却把天马行空、穿梭古今的故事情节装在了这个传统的框架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游戏式地改造。成功地运用了拼贴、戏拟等“间离”手法。剧中大量运用了“间离”手法,从传统相声到综艺节目,从流行歌曲到网络语言,从转英文到念广告,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出现在《武林外传》里的。
《武林外传》最吸引观众的还是台词。它大胆跟随当代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基本上包含了对如今所有流行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解构和嘲讽。剧中人会突然唱起王菲的歌。还会来一段《
开心辞典》的智力问答:
英语和各地方言更是频频出现。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它区别于国外情景喜剧及以往我国情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色。
《武林外传》时尚的一面还体现在方言的运用上。老板娘佟湘玉一口陕西话,“盗圣”白展堂是东北腔,女侠郭芙蓉说闽南普通话。捕头老邢用山东话、小六子用天津话。没脸没皮的乞丐小米、“淑淑淑,芬芬芬”作暗号的贼首、偷税漏税的怡红楼老板娘“赛貂婵”同讲河南方言……这在方言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的今天是很普通的,也是很时尚的。
二、影视中运用方言的状况
不可否认,近年来的影视作品,采用某种方言,或以某种方言为主,或杂用各种方言,或某些角色用方言作对白的方言剧很多,出尽了风头。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等,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手机》等,以四川方言为主的《疯狂的石头》、《红颜》。河南方言的《孔雀》《鸡犬不宁》,山西方言的《小武》《站台》、《任逍遥》,保定话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上海话的《茉莉花开》等等电影:赵本山的《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四川方言白勺《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王保长新篇》等,广东方言的《情满珠江》、《外地媳妇本地郎》等,《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大宅门》等等电视剧。影视剧中人物讲方言的越来越多,方言已成为这些作品对话语言的主要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