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雅艺术演出市场之营销策略研究(上)(1)(2)
2014-12-03 01:09
导读:2.高雅艺术=阳春白雪 天津本地文化赋予其市民以平民色彩,天津人有深厚的平民意识。从根本上说,天津人一直只把自己的城市看作是一个平民城市。而
2.高雅艺术=阳春白雪 天津本地文化赋予其市民以平民色彩,天津人有深厚的平民意识。从根本上说,天津人一直只把自己的城市看作是一个平民城市。而就整体而言,天津的城市人口中,平民大约占到70%。所以,对于交响乐、芭蕾舞等高雅艺术,天津人接受起来有不小障碍。 而在天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也很少有人会将一把大笔的钱花在演出赞助上。而且天津人普遍比较保守,喜欢窝在自己家里;就算是出去娱乐,第一选择也是影院或茶馆。对于大多数天津人来说,在影院、茶馆,十几元钱就可欣赏二、三小时的表演,比看场音乐会要划算得多。 (三)天津整体艺术氛围及环境分析 1.艺术培训机构:只重教育,不重体验 在如上的调查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接受过艺术教育”。试想,如果所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都能把观看演出当作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的话,天津的演出市场就可谓是如沐春风了。在这里,艺术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处于儿童时期的初学者等同于一张白纸,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艺术培训机构需要做的最为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们的艺术思维,使他们获得一种艺术体验,从而让他们享受到在学习艺术过程中的乐趣,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汲取者,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日复一日的“练功”,这样于孩子、于我们的演出市场都是大有裨益的。 2.主流媒体:无从关注,无所涉及 媒体的评论对于一场演出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但在天津20余家纸介媒体中,关于演出的报道可谓寥寥;而缺乏具有价值、能够成为焦点的演出,又怎能引起媒体从业者的关注? 再说电台,90年代初,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曾开设了一档名为“乐林漫步”的栏目,专事推介高雅音乐并传播音乐知识,反响甚佳。但现今传播这种声音的波段又有几多? 而旗下拥有9个频道的天津电视台,除文艺台对高雅艺术演出偶有报道外,其他频道都无所涉及。可不可以像央视一样,专门开辟一个音乐频道,向市民普及高雅音乐? 3.演出场所:不乏经验,缺乏管理 现今国际上的优秀演艺中心,内部均设有辅助的票务中心、音像店、餐厅、咖啡吧、地下车库甚至培训中心。这是因为配套设施不仅能够方便观众,更能为艺术场所创收。而现今天津的艺术场所,没有一家带有配套设施。反观1950年建成的天津一宫大剧场当时却设施先进,拥有露天活动场、展廊、文化厅、茶社、游艺厅、益寿厅、舞厅等设施。 问题应该归结于艺术场所的管理阶层,天津艺术场所的管理人员大多擅于行政管理,对于艺术却未必在行,面对不断更新技术的剧院设施和管理制度,往往固步自封。可以说,缺乏专业性的管理是造成天津艺术场所“不进反退”现象的死穴。 4.演出公司:定位不准,营销不够 对演出公司来讲,市场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多演出公司在策划一场演出前并没有对市场上哪一部分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进行充分调研,根本没有认清演出的受众面。没有精确定位,营销又从何谈起? 以下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讨论.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论特定环境下戏剧的开场方式
天津高雅艺术演出市场之营销策略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