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更与凡高艺术观念异同(2)
2014-12-25 01:46
导读:二 布列塔尼时期的高更与法国巴黎时期的凡高他们同时都在形成自己的一种绘画的意图,这种东西的出现就是一种绘画观念的雏形。 1886年高更只身前往布
二
布列塔尼时期的高更与法国巴黎时期的凡高他们同时都在形成自己的一种绘画的意图,这种东西的出现就是一种绘画观念的雏形。
1886年高更只身前往布列塔尼,那里的风景人物都带有浓厚的原始韵味,加上淳朴的地域色彩更是令他激动不已,当地人崇尚自由的天性更深深的吸引了他,仿佛让他觉得那是一种永恒。于是他表示“我在此拼命的工作,不断求取进步,盼望成为彭塔汶的一流画家。我的画虽然不值钱,但对于未来必有所帮助的”。这也正与他内心幻想产生了共鸣,并开始怀疑印象派。而这也恰恰是他那极富色彩,放浪艺术生活的开始。后来在马丁尼克岛因为受到贝尔纳的理论影响使他的画笔变得流畅明朗起来了,以前毕沙罗影响的色彩分割手法、灰色彩也开始消失殆尽。取之的是用浓烈的色彩花纹图形和大胆的线条自可组成装饰性风格,开始形成了象征式的绘画特色。这时候高更追求的是一种抽象,他给弥尔·苏芬奈克的信曾说到:“有人劝说;不要过分的描摹自然。艺术是一种抽象;人们是在面对自然而浮想联翩时,从自然提取这种抽象的。我们应该多多思索能结出果实的创造,才是引向上帝的唯一之路。”
这时候的凡高在安特卫普学习,迷恋上了鲁本斯明亮大胆的色调以及臼本浮世版画上新颖的色彩,从而使他从深沉的色彩转向明朗,并注重对比所产生的美。后来在巴黎由于受到印象派画家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人的影响,这些画家都受
光学理论的的影响,否定事物的固有色,并提倡用自己视觉经验来表现画面的理论。这一理论对凡高初期的色彩虽然没有多大的改变,暗色和灰色依然是他色彩的主体,但是在笔触上却开始变得轻快,有活力。再加上后来与德加、西涅克、修拉画家的接触,使凡高的画面开始出现了强烈而明亮的印象派色彩,并且开始对强烈色彩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偏爱。再加上他对日本浮世版画的不断临摹,使他在面临多种艺术形式的情况下开始产生内心的不安和孤立。因此绘画开始产生了质的变化,除开色彩变亮,笔触也形成连续的,有条不紊的线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高更与凡高同是对学院派艺术传统的反叛和对印象画风的摒弃,使他们之问能够相互仰慕,产生对艺术的其|鸣,最终走进共同的画室。他们在阿尔共同生活,但是后来却又导致了分裂。这不仅是一种性格,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冲突,更是一种艺术观念上的冲突和艺术观念上的反差造成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料到,虽然在打破原有的艺术板块方面他们可以达成共识,但在自己今后的艺术走向上却是南辕北辙的”。
1888年2月份,凡高到了阿尔,在到达那后的三四个月,他拼命的画画,作品近两百幅,由于阿尔的天气比起巴黎来说更加明朗,凡高的思维也因此变得更加活跃,想象能力得到更大的推进。他在给弥尔·伯纳尔的信中曾说过:“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他比对显示的短暂一瞥一一在我们眼中它一直像闪光一样变化着——更能找到抚慰,更能使我们觉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