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设想(2)
2014-12-27 01:07
导读:二、以综合能力为基础培养音乐人才 2l世纪,社会的变化发展更加复杂多样,教育改革也将更加深入。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适应这一
二、以综合能力为基础培养音乐人才
2l世纪,社会的变化发展更加复杂多样,教育改革也将更加深入。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适应这一形势。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人才作为未来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21纪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我认为综合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专业能力
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无论教育思想在
哲学、
社会学、经济学的影响下产生怎样的变化,良好的专业能力还是一名音乐教师的立身之本。关于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有“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两方面的争论,但总的来看,一名音乐教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能力,也就是音乐专业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的专业能力不要求学生对学修的科目面面俱到,事实上,面面俱到也是不大可能的。我们以两年一次的“珠江杯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为借鉴来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应该具备那些专业能力。钢琴、声乐、自弹自唱、指挥、综合理论知识这五项竞赛科目通常被称为“五项全能”.这是近几年全国高师在学生培养方面比较下功夫的四种技能,加上综合知识的掌握。这五项知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专业发展的指挥棒。就音乐教师的主要从业方向——中小学校而言,还应具备以下的专业能力:合唱教学、小型乐队配器、
舞蹈排练、音乐创编。除此之外.还要掌握钢琴之外两门以上乐器的演奏能力与指导能力。
(二)文化素养
音乐教师教育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文化的产物。“音乐的最本源的动力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地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憾力的作品。而文化,则决定着生命是以何种方式、遵循着何种轨道进行运作出物化表现的。所以可以这样说。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发展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尤其是在现今。音乐哲学以审美为基础向以文化为基础的转型时代,文化素养日益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只注重专业能力,而不加强文化素养,不但是主体文化素养本身贫乏的问题。还关系到专业发展方向、知识体系建构、新思想新观念接受等一些列问题。在高师音乐的课程设置、学习内容上都要考虑文化的建构问题。因为音乐是艺术的分支,艺术又是文化的分支。音乐教育应更集中于文化的感受与领悟,而不是匠人式的学习。学习音乐过程中,可以借助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多视角,从文化的各个层面来剖析音乐现象,解释音乐行为,从而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于高等教育人才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学好专业课同样重要。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年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更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知识体系更新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众所周知,科学创造首先是猜想的,而后才是逻辑思维,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开拓性人才,是我们音乐教育对于其他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