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纪之交美学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1)
2015-04-02 01:0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对世纪之交美学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人活着就在实现自我,
[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人活着就在实现自我,即进行审美实践,在此基础上,才形成审美欣赏,从而,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只能通过审美实践来说明。而审美实践、审美欣赏活动的出现,决定了美的存在是必然的,美学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美的本质问题,把美学进行到底![关键词] 人的本质、审美实践、审美欣赏、美 世纪之交,在美学领域,对人本质的理解没有获得什么实质进展,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没有得到正确、合理解释,“美是什么?”的问题被一些人有意丢开或无意放弃。这些情况严重地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科学建构和深入发展。当前,究竟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怎样确定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怎样面对“美是什么?”这个人类苦苦求索了两千多年的形上学问题?本人不揣浅陋,拟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不成熟的思考和看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一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讲:“美学其实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美学是关于人生价值的一门科学。”中国当代另一位著名美学家刘纲纪讲:“现代美学的发展表明,一切美学问题的解决最终都不可能脱离对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①邢建昌最近也指出:“美学领域的一切现象应该由人的存在或活动来说明。”毫无疑问,审美活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或深刻的统一性已越来越为广大的美学工作者所认识,确认美学的学科本性即人学的思想或观点,已逐渐成为学界发出的共同吁求和强烈呼声。伴随着这种吁求,这种呼声,美学走向人学不仅成为时下一些美学工作者实现美学振兴的一个基本方法或重要途径,而且也显然成为时下美学研究的一大趋势或根本潮流,如欧阳友权讲:“世界美学大势正走向人学。”②而在这种“美学向人走来”的大的趋势、潮流之下,不仅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对解决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殊性具有了一种特别的、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毫无疑问,谁解决了人的本质问题,谁就可能在美学研究中最终抢占制高点,从而在解决人类审美活动本质、特殊性的问题上处在绝对的领先地位。人的本质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人的本质的种种论述,我国哲学、美学界对人的本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比如,根据马克思“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③的思想,有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意识性”;马克思讲:“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④据此等等,有人又提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性”,“自由”或“解放”构成了人的特殊本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⑤以此为由,有人再提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或“实践”。马克思讲:“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⑥“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⑦在此基础上,大多数人则倾向于人的特性、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或“社会联系”。我个人认为,这些观点从某些方面、某种角度看也许是非常正确的,但在根本上,都还表面、肤浅,实在不足以揭示人的特性或本质。没有意识、自由、劳动或社会联系等固然无从构成人,构成人的特性或本质,但有意识、自由、劳动或社会联系等同样不能构成人,构成人的特性或本质。人类迄今没有科学地和符合实际地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性质、特点、本质和规律,就与迄今人们这种没有正确地揭示人的本质密切联系,大为相关。戴茂堂曾讲:“人类美学史的发展不断暗示出:美学之谜就是人学之谜,回避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就等于放弃了‘美是什么’的问题。但是,美学家们由于不能很好地说明人学之谜,从而不能回答美学之谜。”这话一针见血,确实是符合美学界的基本事实的。我以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或者说,自我作为人的本质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人学思想,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求得解释。(一)自我作为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有的重要的人学思想,尽管以前学界对此没有给予关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曾讲:“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⑧“人是人的最高本质。”⑨“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⑩这些都不在讲人的特性、本质就是人的“自我”吗?恩格斯在《英国状况 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只有彻底克服一切宗教观念,坚决地诚心地回到自己本身,而不是回到‘神’那里去,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本质。”⑾恩格斯讲一个人“回到自己本身”,即回归自我,“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本质”,这实际上仍然深蕴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我”的深刻道理。(二)相对而言,人的自我是人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东西。人的“意识性”、“自由性”、“劳动”或“实践”、“社会性”或“社会联系”等固然是构成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人如果没有自我,没有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人将不人,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人的“意识性”、“自由性”、“劳动”或“实践”、“社会性”或“社会联系”等还有什么作用或意义呢?所以相对而言,人的自我显然才是人更为重要和更为根本的东西,构成了人“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本质”,人的“意识性”、“自由性”、“劳动”或“实践”、“社会性”或“社会联系”等实际上都只是人获得“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本质”的各种基本条件或一些现实的途径及手段,比如就自由而言,中国当代哲学家黄楠森就曾讲:“自由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夏多布里昂也讲:“自由赋予生命以价值。”(三)人的自我构成了人的最高本质。一个人有自我,即活出自己,实现了自我,他才具有人性,成为人,即具有了人的尊严、人的体面、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否则,一个人没有自我,即不能活出自己,实现自我,顶天立地,有所作为,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所反复讲到的人的异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将不人,人还存在什么呢?由此,人的自我必然构成了人的最终特性或最高本质。进一步讲,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毫无疑问,人活着,人生的目的,就在于把自己的“本性”、“本质”“对象化”或“现实化”,也就是活出自己,实现自我,顶天立地,有所作为,充分展示和敞亮自我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革命导师恩格斯讲:“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恩格斯的话无疑独特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奥秘或真谛!如上所述,审美活动与人的本质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或深刻的统一关系。现在,我们揭示了人的本质,这就显然为我们进一步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本质打开了通道。二审美欣赏具有什么本质、特殊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人,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和符合实际生活的社会实践观,人们对审美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探讨审美欣赏,并且也不可能给审美欣赏以科学和合理的解释。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的形成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论的确立,马克思不仅率先形成了自己非常丰富、深厚的审美实践思想,比如,在《詹姆斯·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他讲:“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⑿这里,“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就是讲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即审美实践,正是因为这种审美实践,客观对象(“产品”)才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统一关系,我把这种统一关系叫审美价值,人作为审美主体从而才能在对客观对象(“产品”)的审美欣赏(“直观”)中由于感受和体验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获得美感愉悦,即“感受到个人的乐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讲:“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⒀这里,马克思讲人“在直接的肉体需要支配下”的“生产”即“物质生产”、“物质实践”,与之相对应,马克思讲人“不受肉体需要支配下”的“真正的生产”或“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就实际上仍是讲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也就是审美实践。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地、公开地提出“审美实践”这一概念或命题,但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蕴含着审美实践这一伟大思想却是个客观的、不容否认的事实。而且以此为基础,他进而对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殊性也给予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和合理的解读或阐释,即审美欣赏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⒁,感受、体验、判断和评价自我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马克思的这些美学思想博大精深,空前绝后,开创了人类美学研究的新纪元,是人类美学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对我们建构独立、科学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理论体系无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遗憾的是,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也不能准确、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掌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论,其结果,形成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所谓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论为哲学基础的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不仅没有进一步光大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审美实践的伟大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地解读审美欣赏的性质、特点、本质和规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合乎逻辑地推向一个新阶段,新水平,而且恰恰相反,它抛开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审美实践思想,反而十分荒唐和可笑地从物质实践出发,为人类审美欣赏活动寻找根据和必然性,探讨审美欣赏活动的性质、特点、本质和规律,从而最终把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引向了歧途。现在,我想我们要正确地揭示审美欣赏活动的性质、特点、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先行深入地挖掘和充分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审美实践思想,因为很显然,不论在事实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实践的观点都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审美实践无疑是审美欣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或现实基础。只有把审美欣赏与审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贯通起来,我们才不但可以最终正确地揭示审美欣赏活动的性质、特点、本质和规律,而且也才能进一步地展示、彰显马克思主义有关审美活动(包括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思想的完整图景或整体风貌,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呈现出来,显豁于世。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朱熹“气象”审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