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益类电视活动产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
2015-04-13 02:13
导读:“圆梦2008”则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办,活动从2008年4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贯穿2008北京奥运会全程,共制作14期“圆梦行动”专题
“圆梦2008”则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办,活动从2008年4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贯穿2008北京奥运会全程,共制作14期“圆梦行动”专题节目(每期45分钟)在《共同关注》播出。活动紧扣奥运,沿圣火传递路线,寻找贫困地区胸怀体育梦想的学子,展示他们的体育梦想,同时面向全社会广泛募集资金,用于完善农村小学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②
三、公益类电视活动产品的机遇
1.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从2003年起,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③2006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慈善事业是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弱势群体,纵观这三年的“共同关注·圆梦行动”,不难看出,活动的帮助对象都是贫困地区的学子,不管是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还是贫困地区胸怀体育梦想的小学生,他们都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弱势群体”被界定为“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④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其代表作《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概括指出了社会传播的三大作用;1、环境监测;2、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系;3、传递社会遗产。⑤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承担着“协调社会各部分关系”责任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公益类电视节目,一方面通过典型人文关怀记录和反映人或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号召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更多关注;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媒体这个平台,弱势群体可以有一个表达自己声音的平台,间接消除社会中的潜在矛盾。这些都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据2006年《“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综合评估报告》显示,在受助学生中,有22.25%的表示,如果没有获得资助将会放弃大学;有84.4%的认为,资助款解决了上大学首次报到所需费用,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⑥在2008年10月17日举行的“邀您一起——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公益晚会”上,来自各地的受助师生也高兴地反馈了学校新操场在建、体育课质量正在提高的好消息。
2.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无疑是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之一的电视媒介经济迎来的一个最大机遇。
首先,公益类电视活动产品强化了媒体的品牌效应。从2005年发起,之后又系统的延续了三年,“圆梦行动”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比如2006年对7个孩子进行连续跟踪采访,以“连续剧”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生活,又比如2007年“爱心专列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