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本文对当前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写意 挑战 超越
一、使命与挑战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画家以自己的作品进入市场,成为体现价值的收藏热点,成为一种能够流通的特殊商品。画家在这种选择性极强的情势下,努力提高技艺、开掘表现领域,创作符合市场需要的作品,同时传承宏扬中国文化,创作出具有时代烙印的精品,这样一来,绘画艺术方面得以大的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在更多更广的层面上传播。但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剂腐蚀剂,它带来的活跃和变数似乎在一夜之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艺术品成了最不可估量的特殊商品,往往一名不文的东西,经过某些魔术师般的手一变,成了让人仰目的天价作品,成了少数高消费的人手里的玩具,身份的象征等等,而真正的文化欣赏价值被抛在了一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难不对进行艺术品创作的人加以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不用作更多的赘述,用社会上的流行语说是“浮燥”、“向钱看”,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正确地做好中国人物画艺术理论梳理工作,更好地运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方法,对于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艺术大发展和产业化转型的时代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写意人物画到底表现的是什么,它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它能够得以上至远古的人在原始陶器上的作画开始到各种不同材质和制作手段加入的当代中国人物画赖以生存的本质东西是什么々它的人文关怀本质应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功能和价值体现是否符合当代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发展诉求?它的具体存在理由是什么?它的服务对象和消费对象到底是哪些阶层,和人群?以及正在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和将来,它的状态和地位将是什么样的?——这些大的宏观的抽象问题的提出同历代中国画家的实践活动似乎是脱节的。对于个体的画家而言,他们无须也无暇去考虑这种看起来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他们需要的是实践,用大量的实践去探索或者说补充这些理论潜行的基础,而把理论的问题留给了那些艺术理论家去解决。这好像是一种俗成的约定,就像在厨房炒菜的师傅既不想也绝不会去大堂叫卖一样。但是,这些问题直接面对画家、艺术理论家和观众、收藏者等,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无论怎么都是绕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