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
2015-08-09 01:09
导读:3、 抓住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环节,巩固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是巩固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抓住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
3、 抓住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环节,巩固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是巩固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抓住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活动,参加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熟。一是,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排练,参加班级、专业组、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二是,组织她们与共建单位联欢;三是,鼓励自编自演,鼓励她们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文艺演出及舞蹈比赛。如此一来,学生们劲头十足,既加强了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舞蹈表演技能。
二、 加强情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艺术享受,一种给我们带来激励的实践;反之,则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乏味,只会使同学们感到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在这基础上,激发学生尊敬教师,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感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高校的舞蹈技能课程门类多,有:基本功、民间舞、古典舞身韵、现代舞、外国性格舞等,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的模仿,课堂上没有更多时间让她们体会。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使学生难以忍受,导致厌学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做到:
(1)、口传身教,加强情感交流。所谓“口传身授”,它包括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分析要领,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体会,边做边讲,舞蹈教学理论永远要伴着实践。教师的示范传递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将教师本人的修养与艺术家的气质传递给了学生。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培养学生热爱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理解与信任,促进情感发展。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上进的,期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肯定。学生通过艰苦的训练和刻苦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她们取得成绩时,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她们失败时,帮助她们找出原因,不挖苦讽刺,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 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锻炼其学习毅力。
俗话上“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但学习舞蹈的过程确是艰难而痛苦的。掌握一个技巧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反复练习,要消耗大量的热卡,要流许多汗水。如:男生练习蹦子、女生练习翻转等技巧时,常常是摔倒了爬起,又继续摔倒。有的练习如跪转把膝盖磨破了、出血了后结了痂,再练时要重新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