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五)(2)
2015-09-18 01:00
导读:(3)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 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单位是电影市场的经营实体,必须深化这些电影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从而适应目前
(3)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
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单位是电影市场的经营实体,必须深化这些电影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从而适应目前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运作及面临的市场激烈竞争。目前,在我国现有的30多家国有电影生产单位中,大概有三分之二还是所谓的事业单位,这种性质的单位,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该摘掉事业单位的帽子,实行企业化管理,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就企业而言,必须让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有序高效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评估机制,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目标和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活力。
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应该着重增强企业的经营理念。应该改变目前很多电影企业经营理念薄弱,经营意识欠缺,经营行为简单,赢利模式单一的现状,要使这些企业成为有效的经营实体,解决好投资主体、责任主体、利益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运营中,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资金运作预决算机制、监管机制和责任机制。
在深化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让其朝着公司制改造和股份制改革的道路上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要改变以往政府养企业的传统观念,打破那种“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想,破除大锅饭和平均分配的旧观念,实行岗位聘任制和
劳动合同制,使员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分配工效挂钩。与此同时,还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给予他们独立的拍摄权、影片发行权和院线公司经营权,以培养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从而利用经济杠杆,在另一个侧面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进程。国有与民营的双条腿走路,将能使电影市场在市场多主体下尽快实现市场的繁荣。
中国大学排名 2.重视电影产业中的资本运作方式
电影被定位为文化产业,那么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到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那就是资本。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应该有效地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消除现有的资金屏障,广开渠道,吸纳非系统内的其他资本,以促进资本的市场化流通,并建立一个健康的资本运作平台,从而进入资本运作的高级阶段,以此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我国国情的现实已经证明这一点,作为世界上国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社会资金总量还将进一步增长,随着市场的完善和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力度的加大,电影产业可望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电影产业应该抓住这一时机。
以资本来运作市场,对于电影产业化的益处显而易见。资本于电影业的意义也远远不仅在资本发展的自身需要。现有的改革基本上属于以主管部门为主导的改革,市场并未真正起核心作用。这种改革势必出现与市场或多或少的脱离,从而导致政策上的考虑欠周,而使改革没有力度,缺乏可行性。同时,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多是行政性的命令,容易造成了“指令代替了服务,管束代替了自律”的结果。同时,市场风云变幻迅疾,主管部门的决策往往存在时间差的问题,不利于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以资本运作主导改革,一方面,将使市场形成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作为最后的决策部门,根据国家政策与法律,对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案做出决策判断,这样能保证改革的真正方向,使改革真正出现成效。具体而言,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可以说,电影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与电影产业资本闸门是成正比的。在一定的体制保证下,资本闸门开得越大,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高。长期以来,由于电影业收入来源的单一化,资金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仅凭自身的资本积累无法达到国外竞争的压力给国内电影实体带来的超常规发展的要求。寻求行业外的资本合作,成了中国电影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一切有实力、有条件的国有、民营文化企业进入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