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五)(3)
2015-09-18 01:00
导读:(2)拓宽融资渠道 应该鼓励符合条件的电影系统外国有、非国有文化单位资本(外资除外)合资或独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资组
(2)拓宽融资渠道
应该鼓励符合条件的电影系统外国有、非国有文化单位资本(外资除外)合资或独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资组建院线、改建电影院。同时,在外资新建或改建影院的门槛方面继续探索,及时目前七个试点城市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得失,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广实施过程中有利的一面,规避有弊的一面。
(3)降低投资风险
目前,由于电影产业的经营有两大风险:
政治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在现实的社会运行框架内,考虑到投资安全和市场卖点,娱乐性较强的影片特别是纯娱乐的影片最为投资者看重。一方面,娱乐不挑战现存的游戏规则,按规矩办事,另一方面娱乐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产品类别,受到最大多数人的欢迎。但是,如果仅仅是娱乐片得到发展,而其他类型片得不到发展,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本身不仅是对电影作为本身的一个损害,同时也将对电影作为产业带来长远的不利。因此在宏观政策的风险方面,应该建立投资风险的有效减低政策,从而对投资者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保证体系,以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使市场发展能平衡地、健康地发展。
(4)实行电影产业优惠政策
应该积极制定并完善电影产业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国家对电影扶持的现有政策不变,同时进一步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并加大对电影进入市场运营的力度。在相应的领域内,应该进行鼓励或优惠政策,比如继续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国家鼓励的重点影片、少数民族影片、影片(包括农村实用科教片)、儿童影片和动画片等进行长期扶持,对国产动画片制作机构给予免征所有税种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影院的新建与改建、积极放映国产影片等方面,都应该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植和优惠。
以上四点是吸纳资金的重要措施。在资本到位之后,从在资本运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国际资本运作的趋势来看,资本到位后的运作关键是多元化,即产权结构多元化,大力推广公司制和股份制;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大力吸纳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是电影产业间的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是跳出电影业,实现相关领域的多元化经营。
3.在电影产业流程中贯穿市场观念
我们这里所讲的电影产业流程主要集中在制片、发行、放映这三个环节当中。在这三个流程中贯穿市场观念,是电影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如果相应的政策和资本都到位了,但是在具体产业流程中并不能按照市场办事,不能够贯彻电影市场观念,那么电影的最终产业化也是无法实现的。
发行环节现在除了进口片依然优先考虑国有资本之外,已经对民营资本完全放开,发行中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而放映环节中,还应该深化院线制改革,提高影院经营水平。院线制应该确实以资本为纽带,确实打破区域垄断,加快院线的整合,扩大院线规模,真正实现“统一品牌、统一供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同时,应该加快建设多厅影院,扩张银幕数量,大力加强机售票系统的联网和商务的发展。此外,应该重视影院的主体性,让影院在选片、定票价方面具有更多的自主权。
这里尤其要重点指出的是,在制片这一源头环节中,应该大力采取确实措施来提升影片的市场竞争力。正如前文曾提到的,国产片票房不高的原因与电影放映市场的接受容纳量有限有关,但是与国产片自身的商业竞争力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进口影片数量的逐步上升,电影市场的门槛无形中已经被提高了。因此,在票房很受保证的进口片和合拍片面前,拍摄什么样的国产片才能入市是放在每个导演面前的。在2003年第十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一次研讨会中,黄建新对中国导演有过精彩的剖析:“很多导演拍戏,目的即过程,只要拍了就行,不管其他,拍片变成一种自我满足。这样的玩票可以,但做职业导演是不行的。因为它违背主流电影的产业原则。”他甚至毫不留情地把导演说成对中国电影的“危害的最大核心点”。[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