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潞安大鼓,是流行于一府三州(潞安府,泽州,沁州,辽州)即现在的晋东南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属曲艺中的鼓曲类。北方曲种。与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等齐名。追根寻源也应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关键词:潞安大鼓 艺术特点
潞安大鼓的演唱形式有站唱、坐唱和拆唱等。一般情况下演唱员表演时一手持简板,一手击鼓。辅以板胡、二把、三弦等伴奏乐器。演唱的曲调以变化的板腔体为主,也结合了一些联曲体的结构形式。演唱内容多是一些历史题材的典故、传说。有时也夹唱一些民间故事,家常理短和与百姓生活相关联的小段等。
一、潞安大鼓的形式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685一762)在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四月,以临淄王的封爵出任潞州(今长治市)别驾。此人不仅胸怀大志,有作有为,而且喜诗赋、善歌舞、通音律。根据当时的政治策略的需要,据说在其住所飞龙宫内专门辟出一院落,眷养了一批乐人和女优,每日笙歌艳舞,大兴倡优之乐。因为艺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不能登堂入室,故只能在里院(后院)进行演唱。
李隆基在长治只待了三年不到,在其回朝时,将部分艺人和唱曲带到了长安。期中一些未回之人便流落在了民间。在民间为了生存,部分艺人就将其中学会的段子以说唱的形式为人演唱,以此谋生。这可能是长治地区各种表演形式众多、曲目繁杂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潞安大鼓、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武乡琴书、三弦书、老州调、屯留道情、长子道情、黎城鼓儿词、西火干板秧歌、八音会等。据笔者观察,长治地区民歌极少。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的歌。民歌以抒情题材居多。试想,上党地区如此众多丰富的说唱艺术,哪一种不能抒情,哪一种不能喻古比今。加之中原文化、黄河文化近两千年的浓厚积淀,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完全没有必要靠一种或几种民歌的形式来表现罢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