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2)
2015-12-23 01:40
导读:(三)学会想象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
(三)学会想象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完善器乐学生的内心听觉。德国诗人海涅说过:“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我说它是个奇迹,因为它处在思维和现象之间,精神和物质之间,是一种朦胧的介质,既像又不像它所传递的东西——需要时间表现的精神和无需空间表现的物质……我们不知道音乐是什么。”⑤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个好的器乐演奏者应该是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善于体察周围世界的人。因此,器乐教学要不断扩大和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内心听觉,从特定的音乐音响出发去感知和体验音乐,将自己的身心融于音乐音响之中,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总之,想象是器乐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器乐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演奏之中,这是器乐的演奏创造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使之生动感人的关键,也是加强器乐学生内心听觉感受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会实践
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聆听又需要记忆和想象,同时又需要器乐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演奏(演唱)音乐、感受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音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且感性化的艺术,要想真正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光靠聆听、记忆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器乐演奏者需要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接触和尝试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种,同时参加一些器乐合奏、合唱训练,在演奏(演唱)艺术精细微妙的艺术体验中去感受不同乐器(人声)的音色特征、演奏(演唱)技巧、乐队(合唱队)的和声效果以及不同乐种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器乐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创作一些简单的器乐(声乐)作品,并亲自演奏(演唱)、聆听其音响效果。如果能像表演艺术大师那样“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甚至是从创作到演奏(演唱),再到欣赏全程参与,那么,器乐学生的音乐感觉以及内心听觉能力就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另外,视唱练耳也是提高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方法之一,可以从多个角度、以各种方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加强内心听觉能力训练。包括内心默唱、视唱、背唱、音程构唱、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