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转换

2015-12-23 01:4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转换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摘要: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影视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元素,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汲取民族的文化营养并对其进行重新编码,转换演绎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好莱坞电影成功实现跨语境旅行与文化互动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 中国元素 《功夫熊猫》 文化趋同


  巴尔扎克曾评价称,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电影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声像明信片,以商品出口的方式,将一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民族文化文娱性地展示给世界。近年来,从《黑客帝国》(1999)到《木乃伊3》(2008)、《功夫之王》(2008)、《变形金刚2》(2009),“中国形象和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作品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表达。好莱坞的导演、制片们不仅聘请中国演员、武术指导参与影片拍摄,而且频频到中国取景。在动画电影这一领域,从《花木兰》(1的8)到C陉物史莱克》(2001)、《功夫熊猫》(2008),都有中国元素贯穿其中。早在2004年,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彼得·罗异就声称,好莱坞将正式开拍《孙子兵法》,并筹备拍摄《天仙配》‘《成吉思汗》《杨家将》《西游记》等经典中国故事。而且好莱坞的视角并不局限在中国古代史上,《苏州河》(娄烨,2000)、《胭脂扣》(关锦鹏,1988)都将成为好莱坞重拍的对象。
  这种“中国材料,外国制造”的现象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和思考。一些人采取抵制态度,认为好莱坞电影是“戴着面具的文化侵略”: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除了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外,还附带政治意图,试图建立“一种基于美国权利的世界统治”。利用电影中的外国题材以及参与影片制作的外国电影人讨好外国观众,是好莱坞的惯用手法。面对好莱坞动画电影借用中国题材的现象,动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中秋认为,中国元素走进国外影片是好事。他说:“这是展示中国文化的一种机会,有些人要跳出来抵制其实很荒唐。”他介绍,国外拍电影对题材的筛选很严谨,即便是古典元素也要挑有时尚价值的,“而我们动不动就把传统文化拔得很高,不注重文化价值的再开发,动不动举历史文明的大旗,这才是我们赶不上人家的原因”。确实如此,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地在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骄傲、我们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弘扬与传承的,是“我们的”文化。这种思维的落脚点就是文化的主体性。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没有真正意义的本土文化。正因为这一点,好莱坞成功跨越了移民现状所造成的文化隔阂,而使电影本身具有超民族特征。美国年轻的电影文化工作者们意识到,从世界上文明古国的传奇故事中寻获创作的灵感、素材是大有裨益的,这不仅使影片制作更富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其神秘的传奇性、生动性也使许多迪斯尼动画片成为老少皆宜的流行文化精品。异域文化为好莱坞影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美国利用“他国文化”的价值性、故事或元素的美学效果,通过艺术的再把握、再创造,获得市场青睐。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在早期的西方电影中,“中国”的代名词是“唐人街”,那里呈现出的是脏乱差的街道和面黄肌瘦的中国人,西方观众对中国的关注只停留在猎奇层面。在中国同西方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中,西方人越来越多地想去了解中国。反映在电影上,就是创作者更多地挖掘中国文化、表现中国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创作者眼界和认识上的局限,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的中国符号仍然难以摆脱功夫、旧上海滩、古装人物等陈旧题材,使用的手段也带有生硬的拼凑感。编剧和导演们想当然地“合理”安排、胡乱拼贴,把中国拍得不像中国……这样的例子很多,《古墓丽影2》(2003)中南方的渔民一律讲标准的普通话,山西大同到上海的距离为74公里;《间谍游戏》(2001)中现代苏州监狱的墙上竞写着“精忠报国”的繁体字……美国平和润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裁森德·约翰逊说:“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好莱坞正在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这只拳脚功夫了得的熊猫其实是好莱坞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后的产物。”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世界舞台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也随之在西方兴盛起来。进军好莱坞的华裔和中国演员数量日渐增多,《花木兰》、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美丽中国》(2008)等涉及中国文化题材的影片和纪录片备受青睐,这些都说明西方正以理智和认同的眼光审视中国和中国文化。影片《功夫熊猫》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正如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所说:“电影里面从人物到道具都经过仔细研究,比如说太极、面馆、庙会,这些都是‘很’中国的元素。阿宝在影片里的五个师兄师姐,分别选取了老虎、螳螂、蛇、.鹤、猴子,因为这些动物在中国的武术里都能找到对应的。”影片中的中国元素远不止这些。片头的祥云、面馆门前悬挂的有倒“福”字样的灯笼、面馆里的瓷器和竹筷、浣熊师父吹奏的笛子、庙前的雕龙柱、舞龙鸣炮的欢庆场面、乌龟大师的太极拳、武功发祥之地圣湖之处的太极图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华文化元素,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才使得中华文化受到世人的瞩目和向往。

上一篇:探析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