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艺术观察与意境创造

2016-05-27 01:0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谈艺术观察与意境创造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艺术观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是主观内在精神与客观外

摘要:艺术观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是主观内在精神与客观外部世界的个性化感悟。对于画家来说注意观察事物,敏锐地把握事物本质,正是发挥形象思维的特性。画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能够在平凡淡泊的岁月和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唤起某些心灵深处特别的情感,更在于能够在其中发现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并不遗余力地去创造它、实现它。


关键词:观察 体验 意境创造
  
  从自然到艺术这个过程需要画家艰苦的实践,这种实践就是艺术创造,是在画家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的物质再现。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同去一个地方深入生活,同处一个环境,甚至同画一个对象,选了同一个题材,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找到自己最受感动、最适合自己表达的东西,就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来。为什么同样的静物写生,甲画出来的会与乙不同,而且画得比乙好?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吗?不,画家是将生动的自然物象和胸中之象存于脑海之中,使自我与自然融化为一,在“自然物象”和“脑海之象”的基础之上方可发挥“手中之象”。比如凡·高的向日葵,到底是凡·高眼中的向日葵“表演”成这个样子,还是向日葵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凡·高只不过是通过向日葵在“表演”自己?我们无法否认,真有人能看出“静物”在“动”,能听到“风声”在“说”。如菊花这个对象,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笔下是“人比黄花瘦”,而在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的笔下却是“欲与西风战一场”。同是菊花,李取它的“瘦”咏物悲秋,比花自怜;朱比它的“战”傲霜斗秋,豪情万丈。因此,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自然万象的长期体验和积累, 这种积累会存在于创作者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之中。每个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还有语言的选择,画面的处理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家就是借助自然对象的再创造,使自己独具一双慧眼,能在寻常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能在被别人重复表现千万次的事物中挖掘到与众不同的美,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意境,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因此,观察体验自然是进入创作状态的前提,是挖掘内心感受,也是赋予自然以精神内涵的过程。离开造化,疏远自然,创作将失去本源而没有生命活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画家的“观看”是否敏锐、深刻,决定着形象的力度。如果说形象是呈现于画面之中的,那么“观看”则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它标示出了每个画家所独有的视觉方式。相同的是“观看”的人,不同的是观看人的眼睛和眼睛背后的视角。不是所有进入视线的东西都会使我们留意,进化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无意识地去吝惜自己的视觉。但长久地满足于“走马观花”往往会造成视觉的麻木,当我们的眼睛已降格为仅用于识别分辨时,留给我们的只能是“视而不见”。李可染先生曾说:“心存成见,视而不见。”到自然中若视而不见就失去了到自然中的意义。对画家而言,视觉的钝化就如同双眼被蒙住,它意味着失去了与自然的视觉沟通,没有了感觉,情感和心智就更无从谈起了。名胜风景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结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发现”了名胜大川,同时名胜大川也孕育出许多著名画家,如:李可染、傅抱石、吴冠中等。名胜大川有许多美的因素,容易唤起人的艺术灵感。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处处都可能挖掘出艺术的美。笔者每年冬天都要到东北农村采风,爬冰卧雪、走村串巷,几年来画出一批东北特有的但又司空见惯的景象,逐步形成质朴的艺术风格。因此,绘画重在用心观察和发现。要从多方的体察、多次的感受来丰富最初的印象。当然,作画意图也很重要,没有意图就失去了目标。我们经常去画我们熟悉的景物,但最熟悉的东西往往又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这就更需要我们提高观察发现的能力。只有深入观察,才能越过浮光掠影的外部现象,进入艺术的境界之中。
  画家是愿意看什么,才愿意画什么;愿意怎样去看,才愿意怎样去画。因此,绘画艺术取决于画家的观看对象和观看方式。这里简要回顾一下西方艺术的“观看史”,在对比中去理解每一个历史阶段人们都愿意看些什么,画些什么。

上一篇: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