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批评的批评
2016-06-08 01:0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关于文艺批评的批评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崔凯的文章强调“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一定要把双脚站在土地上
崔凯的文章强调“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一定要把双脚站在土地上,面对人民、面对时代说话,说该说的话”。他的这些感慨是针对当前文艺批评的许多困惑而发的,很有现实意义。我们文艺的批评的确需要思考,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怎样才能健康发展,怎样才能无愧于时代。为此,我们开辟“加强文艺批评建设”栏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编 者
关于文艺批评的角色定位
在文学艺术领域,文艺批评是一个独立的行当还是附属、陪衬、装饰、可有可无呢?文艺批评当然是独立的门类,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中不是很重要,而是相当重要。文联设立了文艺理论家协会,就是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
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道理。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特征等大问题,不是搞形象思维的作家、艺术家能够深入研究的问题,文艺理论家、批评家是“站在高坡上,挥手指方向”的角色,要承担起为整个文艺界举旗引路的作用。
开展正确的文艺批评是党领导文艺的重要手段。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双百方针”执行的很不稳定,所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忽左忽右的政策倾斜,严重影响了文艺的正常发展。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党摸索出一套加强和改善领导文艺的有效办法,这个办法就是通过人民团体这个桥梁和纽带来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而文联和作协组织、影响文艺家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和贯彻文艺方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文艺批评,以文艺批评为导向纠正错误,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挥评论界的作用还很不够。不够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掌管人财物的部门不知道文艺批评有什么用,舍不得投入,使评论界的“巧妇”们一直无米难为炊,造成了当前队伍涣散、人才外流、刊物难办、阵地失守的局面。另一方面,文艺评论界也常拿自己当外人,靠边站,不上前儿,假装谦谦君子,站在局外说点怪话,放点怨气,不扛旗、不领军,批评不到位,说话没份量,所谓的缺位、失语,就是没尽到责任。
关于批评家的舞台站位
大学排名
如果把文艺比作一个大舞台,批评家应该站在哪里?是前台还是后台?是边幕条里还是幕后?
批评家应该是作家、艺术家的先生,而不是“后声”,先生是能够帮助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后声”是跟在人家后面说三道四。目前看来,先生不多,为人家摇旗呐喊,刷色捧场的不少。当然,一部作品问世、某些艺术家走红,批评家站出来,以先生的身份为其把脉诊病,帮助他们完善提高也有必要。可是,当前更多的“歌颂派”,看红包有多厚就给人家说多少好话,拍马屁、捧臭脚、马后放炮似的所谓批评,有了不多,缺了不少。尤其是拿了人家的好处,就无原则地为人家高唱赞歌,把差的说成好的,把丑的说成美的,明明是红肿之处,偏说是艳若桃花,不但讨嫌而且丑恶,有损批评界的形象。
批评家要靠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才实学树立自己的权威性。真正的学术权威才有资格站在高处指点迷津。当前的理论家、批评家,理不直、气不壮,面孔模糊、形象暗淡,不是因为没有话语权,而是用权不当。我建议,一部分提前富起来的走市场的批评家,应该退出这个行当,另成立个“文艺装修公司”,归工商局去管。关于文艺批评的标准
关于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标准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为了文艺更好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而提出来的。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为了避免对文艺创作的横加干涉,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批评也不能脱离开政治环境来开展。不讲政治以什么为标准来开展批评呢?“以艺术标准”,哪一种艺术标准?是西方的艺术标准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标准?所以要明确新的批评标准是什么?不能将西方的某些文艺思潮搬来,作成格式化来衡量我们民族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也不能完全以市场化为标准,用票房或收视率衡量一部作品或某些艺术家的价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要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创新。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批评标准,在一片“杂学唱”似的批评中,主旋律不可能清晰。为什么批评?怎样批评?大家随心所欲就等于没有标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文艺理论,我认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创作更多反映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理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文艺批评标准,是发展文艺事业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