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

2016-06-24 01:02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试论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提要】:《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录
【内容提要】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录、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此集收明清间文言小说名著十种,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在情词色调上,强调“乐而不淫”、“不浓也不淡”的“中和”之美;在感觉和体验上,则讲究“有味”、“可人”的美学效果;特别是把传统道德的至善、至德作为“至美”的标准来认定和强调,更可谓深得老庄哲学和美学的三昧,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美文名著。 【关键词】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 美学特征 美文名著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下文简称《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编、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此集收明清间文言小说名著十种,它们是叶绍袁的《窃闻》和《续窃闻》、张岱的《陶庵梦忆》、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汪价的《三侬赘人广自序》、李渔的《乔王二姬合传》、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周生的《扬州梦》以及孙道乾的《小螺庵病榻忆语》。至于此集的选录标准,顾书名便可得知,目的是要给读者提供绝好的阅读范本,以传播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文学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精神。由于每种小说皆附“考”以及相关资料,因而它还能帮助读者明确作品的美之所在,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选编此集的文献价值和美学意义。下面拟从五个方面论述此集的美学特征。一、 情真语挚 淳朴自然  《丛刊》所收十种小说,论其内容,概而言之,皆为“忆昔”之作。若略加区别,可分两大类:一为悼亡,一为怀旧。悼亡者,“或哭其妻女,或哭其姬妾,要皆为悼亡杰作,亦写情之隽品。” 怀旧者,“或纪其旧游,或识其所历,一花一鸟,均足移情;一咏一觞,胥堪排虑,要皆为怀旧名著,亦纪胜之至文。”(《丛刊》“叙言”)总之,书中所选,无论是写情,还是纪胜,抑或是写情纪胜兼备,均能用委婉笔墨,曲折地表达作者心中蕴蓄的情绪,并产生“写物则曲尽其姿态,言情则深入于肺腑,述事则细达毫芒,析理则明如水镜”(同上)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然而要特别说明的是:此集所蕴涵的美,是中国式的古典美,崇尚的是老、庄“尚真”、“尚朴”的审美追求。这种美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外在形式,而是特别注重将美学眼光更广泛、更深入地投向人类心性、社会伦理、宇宙万物的“至善”、“至德”的内在因素。这在《丛刊》中有大量的描述,如《影梅庵》写董小宛对待冒辟疆的一往情深,矢志不移;她为人的贤而有德,为事的耐劳耐苦,正是小宛的至善至德的表现,当然也是她至美的所在。再如《合传》中的乔王二姬,一个“非常柔顺”,常常“以嬉笑答怒骂,殴之不报”(王姬)的谦和忍让;一个坚强、敬业,以身殉艺术的精神品质(乔姬),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笠翁异常沉痛地说:“既曰无名,则何以有复生、再来之号?曰:死后追忆,不忍叱其小字,故为是称:一则冀其复生,一则喜其再来,皆不忍死之之词!犹宋玉之作《招魂》,明知魂不可招,招以自鸣其哀耳!”以喜剧成名的笠翁,忽作如此沉痛语,不仅其心中的伤感,可想而知!就是二姬的贤德亦可想而知了!还有《浮生六记》中的陈芸、《香畹楼》中的紫湘、《秋灯琐忆》中的秋芙等一批才媛名姬,都是贤孝谦和的典范。作品对她们贤孝德性的追忆和描写,不只是一种道德的认定,实际上也是一种美学的认定,她们的事上以恭谨,处下以慈让,实际上也就是至美的表现。  至善至美的文字,总是拥有广泛的读者,并无数次地打动读者的心。《丛刊》所选,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佳作,也是让读者一次次地受到感动的佳作。其原因不仅在于作品主人公的至德、至美,而且还在于作者的真感情和自然淳朴的笔致,正如朱剑芒所分析的那样:“考其所以能得多数人的喜欢读它,其原因全在它的文字里面,还含有一种极丰富的感情,在给人们读到的时候,一颗颗的心,自然而然的,曾都给它深深的抓住了的!”“古今不少悼亡文字,也许有情真语挚,写得非常生动,但像《影梅庵忆语》所载,琐琐屑屑,和普通的小传、家传、事略、事述等截然不同,实在算得是悼亡文的创作。冒氏作此《忆语》,原为了小宛是个姬妾,比不得正妻,所以专就追忆所及,记些片段的琐事,并不郑重其事的做什么家传。那知,惟其随意随写,不加雕琢,反而真情暴露,成了一部古今绝妙的作品!假使他很认真的做什么《董姬小传》,或者是《亡姬董小宛事略》,料定他决不能像《忆语》一般动人,一般传流千古。历来不少名家,为其亡妻或亡妾做的传记,无论如何细腻,如何刻画,总不及《忆语》文字来得自然。”像“《忆语》所叙述的各种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出之于向壁虚造:这尤其是可贵的一点了!”(《影梅庵》“考”)这里虽然说的是《影梅庵》,其实集子里的其它作品又何尝不是这样!可以说,书中所选,篇中所记,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真情挚爱,篇篇都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写情文字,可谓情真语挚、自然淳朴。 正因为书中所记的事事物物都是实实在在的,感情都是真真切切的,所以在语言文字上也就是那样的自然而然,那样的淳朴而流丽,其完美清新的程度,俞平伯曾说得很确切:“即如这书:说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构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写着的;虽有千雕百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当此种境界,我们的分析推寻的技巧原不免有穷时。在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他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浮生六记》序)是天机与人工凑合而成的美妙文字。今检此集所选诸篇,其作者都是极富情感的才人。“才人大都富有情感,所以,才人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浓厚的情绪。夫妇之情,和儿女之情,本是一般人所同有,不过,要把这蕴蓄的情绪,用婉委笔墨,曲曲的表达出来,而使任何读者,得到一很深的印象,那却是一般人所不能,而是才人独具的本领。”(《窃闻考》)所以我们说,没有像沈三白、叶绍袁、冒襄、陈裴之、蒋坦、李渔等一批富于感情的大才人,是写不出诸如此集那样美妙的文字;没有像俞平伯、朱剑芒那样睿智和慧眼的大批评家,也就发现不了此集的美妙之处!正所谓“美妙也要人懂”。二、绮丽香艳 乐而不淫  《丛刊》所选,除了少数几个集子外,大多都是关于才子和美人的奇情艳遇,如李笠翁是如何的一年之内得到“双美”,冒襄是如何的“一生艳福,九年占尽”之类。这些不仅是才子所欣欣乐道的,同时也是读者所亟亟乐闻的。但是,对于闺房情事,或床头枕席之事,在文学创作中,不是不敢写,就是写得太过,令人掩目难以卒读。朱剑芒的审美情趣和选文标准,则是乐而不淫,浓淡适中,艳中带雅,雅俗共赏。因此《丛刊》所选闺房燕乐之事,既十分大胆,又不涉于一点淫秽,完全符合中和之美。如沈三白写其闺房乐事十分坦白,但文字却写得“不浓也不淡”,可谓深得“乐而不淫”之旨趣。现引录一段于此:  芸卸装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而曰:“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于这种描写,朱剑芒特别称道:“如此写来,文字固然是非常的香艳;但我们总不能把一个‘淫’字,轻轻的加到它的上面去。”再者,此书所选,毕竟多为悼亡之作,其描写从前的乐景,实为衬托如今的哀情,所以此类作品的“香艳”又常带有凄恻的情调,如其说是香艳,还不如说是凄艳更为准确。请看陈芸在临终前与沈三白的一段对话:   芸又唏嘘曰:“妾若稍有生机一线,断不敢惊君听闻。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无日矣。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如无力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厝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肠欲裂,不觉惨然大恸。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芸乃执余手而更欲有言,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字。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渐微,泪渐干,一灵缥缈,竟尔长逝。时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也。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浮生六记》) 其语虽旷达,其情何凄恻!  再如《影梅庵》对于冒辟疆与董小宛柔情艳事的描写,虽说辟疆有“一生艳福,九年占尽”的得意,但其幸福的回忆中却寓含着几分凄恻之情,如说:  (董小宛)嗜茶与余同性,又同嗜芥片;每岁半塘顾子兼择最精者缄寄:具有片甲蝉翼之异。文火细烟,小鼎长泉,必手自吹地吹涤;余每诵左思娇女诗“吹嘘对鼎砺”之句,姬为解颐。至“沸乳看蟹目鱼鳞,传瓷看月魂云魄”,尤为精绝。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沈香泛,真如木兰占露,瑶草临波,备极庐炉之致。东坡云:“分无玉腕捧蛾眉。”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者尽矣!特别是最后“九年者尽矣”一句,包含着作者无穷的哀惋和遗憾,其凄恻之情隐然可见。  即使是佳人才子第一次一见钟情的场面,《丛刊》中也写得清新淡雅,恰到好处。如冒辟疆第一次见到董小宛时的感觉,却只有这样几句:“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虽然没有写他当时的心情,但只要是略具会心的,就不难发现他们那一见情倾、相顾无言的情形。  再如陈小云和紫湘由一见倾心到成婚之后的过程,作品只是借用秦淮姊妹的一段议论表现出来,亦见清新可喜:“姊妹花中如紫夫人者,空谷之幽芳也,色香品格,断推第一。天生一云公子非紫夫人不娶;而紫夫人亦非云公子不属,奇缘仙偶郑重分明,实为天下银屏间人吐气!我辈飘花零叶,堕于藩溷也宜哉!”   《扬州梦》的月仙钟情周生,在未宣布委托终身以前,虽情深意笃,却于事于语,都无露骨的表示,可谓大胆中见含蓄。试听周生的回忆: 辛亥冬月十九,爱珠(月仙名)谬言生日,叠次邀我明日与炎翁、翼风兄过之,……晚宴进觞,坚求一饮,甫沾唇,辄大吐。抚我床上,覆衣坐侍,意似甚不安,……由是愈信余言真,背地告人,自悔冒昧。  即使是向有“登徒子”之名的李渔,其《合传》亦写得清新淡雅。虽然感情深挚,语极沉痛,但他们仨的爱怜,完全是出于怜才,出于对艺术的热衷,没有一丝低下的情调,是不能把庸俗、猥亵、下流之词强加于它的,所以仍被朱氏入选于《丛刊》之中。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秦川
上一篇:浅论书法艺术欣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