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语境下的日本明星制(1)(4)
2016-11-20 01:03
导读:事务所的选拔、培养、推广、管理等流程犹如工业管理中的生产线一样在事务所中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日本的明星制造过程中事务所起到了决定
事务所的选拔、培养、推广、管理等流程犹如工业管理中的生产线一样在事务所中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日本的明星制造过程中事务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
演艺界的明星具备“童子功”是有由来的,例如前面提到的歌舞伎,由于“袭名”制的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演员从幼小的时候就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刻意的教育,因而年少时就具备了明星的素质,之后经过不断的打磨,最终成为真正的明星。
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在快节奏、高效率、模式化的影响下,明星的出道之路也具有了年轻化、周期快的特点。在中国为人所熟知的山口百惠出道时年仅13岁,1980年她与三浦友和(MiuraTomokazu,1952年)结为伉俪后,正式退出演艺界,其在演艺圈的时间仅为7年左右。
日本艺人年轻化的倾向以“全日本国民性美少女竞赛”为主要标志。按照竞赛规则,参赛资格限定在12岁至20岁之间。2006年8月2日举办的11届“全日本国民性美少女竞赛”的大奖由林丹丹(HayashiTantan)获得,林丹丹于1989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其父亲是日本人,母亲为中国人,她获奖时仅17岁,但却是历届竞赛中年龄最大的,与林丹丹同时获奖的其他几名少女,除了获审查员特别奖的忽那汐里(KutunaShiori)为13岁外,其余的三名获奖者均为12岁。由于获奖后,她们可以获得电影、电视剧、歌手等方面的包装,因此,他们成为明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2002年,涩谷飞鸟(ShibuyaAsuka,1988年)获得第8届“全日本国民性美少女竞赛”大奖和媒介奖之后,与参加第8、第9届竞赛决赛的21人组成“美少女俱乐部21”,2004年又有10名美少女加入,形成“美少女俱乐部31”组合,她们既参加电视节目、电台节目的演播,又出唱片,为杂志当模特儿,其目标是超过美少女组合的先驱“早安少女”组合。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这些通过竞赛出道的少女有些本身艺术资质十分平常,仅仅依靠清纯、可爱、天真、活泼等是难以在演艺圈内长期生存下去的,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少女明星在演艺方面没有什么特色,从出道到成名或许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但是成名后为大众所遗忘常常也是一个很短的过程。昙花一现成为明星道路上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山口百惠的急流勇退,一旦结婚再不复出的决心是颇有道理并为人所理解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艺人的年龄偏小,于是,他们的成长依赖于事务所的程度就非常大,在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他们对家庭的依赖。在工作场合下,事务所的权力大于一切,这是无可非议的。当年,山口百惠在拍摄《伊豆的舞女》和《涛声》时,按剧情的发展,需要拍摄几个裸体镜头,尽管在拍摄时有严格的界限,但这并不是出于演员、本人(即山口百惠)的意志,而是“歌手所属的公司的方针”(17)。除了工作场合外,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演艺人员的“私密”事情也由事务所决定。仍以山口百惠为例,在山口百惠过15岁的生日时,某个自称是十分喜欢山口百惠的同行前辈往她家里送了一个手提包,山口百惠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便向事务所征求意见,直到事务所说出“不要大惊小怪的,收下就得了”的话之后,才最终收下,当然还给那人的妹妹回赠了礼物(18)。由于未成年的艺人在各个方面还需要监护人的帮助,所以除了家庭之外,事务所可能就是他们最可靠的监护人了,正由于他们实行的是监护人的职责,因而可以在公和私各个方面对艺人进行管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
美学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