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歌唱中用力的相对性(1)(2)
2016-12-11 01:00
导读: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1)应该从根本上减弱呼气力量的办法入手,加上少量的吸气力量和身体 放松 的力量,来求得呼与吸两群肌肉力量的平衡(也就是
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1)应该从根本上减弱呼气力量的办法入手,加上少量的吸气力量和身体
放松的力量,来求得呼与吸两群肌肉力量的平衡(也就是呼与吸压力与抗衡力的平衡)。这种呼吸方法要借助于整个身体的运动才能完成。要用口鼻通过后背向后腰慢慢地做少量的吸气(切不可多吸,以避免引起身体的紧张)。吸气的过程中,要特别细心注意吸气的通道与吸气时身体由上而下、从里向外扩张的力量和感觉。吸气时,要注意吸得快、吸得深、吸得柔而轻,动作敏捷自然。(2)在呼气的时候,则必须在声音延长的全过程中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让横膈膜、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使气息出得慢,出得匀净,出得平稳而舒畅。要做到这样,就必须保持控制呼吸的两组肌肉群的抗力,即保持吸气时一组肌肉收缩另一组扩张相抗衡的力量。
擤鼻涕这个动作,同歌唱的基本动作是比较相似的。做这个动作,我们就把鼻孔内部的表层合拢到能产生振动的程度,然后再加上空气的压力,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声音。
发音之前,通过扩张较低的肋骨和横膈膜,以尽可能小的张力吸气。然后,在起音的一瞬间,保持这种吸气的姿势,张力要平稳,不可猛撞。当音建立后保持这种张力,必须使这种张力“即时地”出现在起音的瞬间——不早也不晚。用吸气的姿势起音,你就建立了所需的吸气张力。
2.振动器(喉),振动器的作用是产生第二种力,即反抗的肌肉阻力。喉的活动结构是一对振动着的声唇(声带),和一个由极纤细的肌肉、腱和软骨所组成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声带和咽部任何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声音的好坏。声带在发声与歌唱中的第一个作用是振动,第二个作用是随着声音高低的变化自身的长短、厚薄,声带的振动是由靠近的和拉紧的声带与气息压力的对抗产生的。如果只把声带拉松拉紧和闭合,而不适当控制呼吸肌肉,气息将漏出而浪费掉。声带拉长得越紧,边缘靠得越近,对气息压力提供的阻力就越大,这时必须加强气息。歌唱发音是由声带的行动发出来的,要发出好听声音,是要靠全身肌肉正确运动规律的支配下才能实现。声带不像弦乐器的弦,而像一对膜质的唇。这对唇被呼出的气息不断迫向两边,由于它们自身的弹性和肌肉张力而不断彼此靠拢,从而把呼吸气流截断成一串噗噗声或律动,当呼吸气流足够快时,就产生音的感觉。具有弹性的膜(声带),把它们边缘之间的缝隙(声门)快速打开和闭合,以快速连续的噗噗声把空气压力释放出来。为使声带能够振动,必须拉紧它们,从而把声门的缝隙变窄到足以为气流提供阻力。声带永远处于兴奋的收缩状态,所以始终具有弹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们发出的一个音,不管它是轻的、响的、低的或高的,都需要受体内气息压力的控制与支持。气息出来与声带开关的时间要完全协和,在气息发出时,声门应做好准备,当气息通过声门时,声门恰好打开,如配合恰当,则可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气息出得太慢,而声门却早已打开,声音就会变为慢的波动,音就会偏低;如果声门尚未打开,而一部分气息却已到声门,部分向外挤出,这就是漏气,这是坏现象。当我们在发高音时,声带缩短而拉紧,其振动频率快;反之,发低音时,声带伸长而松,其振动频率也较慢。高音歌手的声带,细而短,低音歌手的声带则粗而长。唱低音时,因声带松,气息通过声门的压力就低。唱中音时,因声带较为紧缩,气息压力也渐渐需要加强。唱高音时,因声带更为紧缩,气息压力就需要更加强。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郭娉婷
高师器乐教学理念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