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歌唱中用力的相对性(1)
2016-12-11 01:0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论歌唱中用力的相对性(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歌唱是身体肌肉运动震动的产物。声音的好坏取决于
内容摘要:歌唱是身体肌肉运动震动的产物。声音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如何用力,向什么地方用力和用力点的准确与否。肌肉的活动规律一般是一紧一松,这种松紧的交替运动,可以使肌肉有更大的活动强度和更长的活动持久性。在一般情况下,力量同音量是成正比的,用力越大,音量就越大。但在歌唱发音的技巧中,这种成正比的规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关 键 词:歌唱用力 相对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对立和统一,并且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发展、前进。声乐也是如此,要唱出一个好的声音,是全身肌肉力量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运动、震动的结果,是全身各种肌肉力量对立统一的产物。
声音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如何用力。我们知道,歌唱如果不用力是发不出声音的,但如果用力不得法,也发不出好听的声音来。因此,关键在于如何用力。用力得法唱起歌来声音就自然、悦耳、动听,而且省力。因此,在歌唱训练中,不但要研究声音共鸣等问题,而且还必须研究歌唱发音中如何用力和用气等。
歌唱发音所用的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持”,它是由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把“支持”认为是气的作用,这就把力和气的关系弄颠倒了。实际上,不是气决定力,而是力决定气。也就是说,气息的控制完全是由力来实现的。
歌唱发音所用的力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推动力和对抗力。推动力是发音的原动力,它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由于各有关肌肉的收缩而产生力,又通过这种力把肺里的气排出而产生气流。气的流动产生推动力,与声带摩擦产生声音。因此,如果没有力,就不能产生气流,而没有气流也就不能发音。推动力是最基本的发音原动力,是自然的用力形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嗓音是两个力,两个能连续相撞而产生的力。一个是压缩空气的力或能,一个是不断与前者对抗的肌肉的张力或抵抗力。
在歌唱学习中,是以一个基本的物理原理为基础的,嗓音不能服从于推力。当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讲话时,这个原则总是遭到破坏。因为,直接同另外一个人讲话会产生一种想法,就是声音应该直接对着那个人。如果这两个人彼此距离很远,为了把声音送得更远,他会把声音更有力地推送。换句话说,就是喊。喊叫是毫无
音乐性的,而用正确的方法唱出最响的或最弱的声音来,是有音乐性的。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跟对方说话时或多或少地强行增加力量推出声音来的一种产物,后者是一种不影响自然发声的技术的产物,能使歌唱者不用推力,就可以向四周发出声音。由于共鸣的作用,可以使歌唱者能用较小的作用力,发出较大的音量。由于有关组织肌肉对气息控制的作用,也可以使歌唱者有可能用较大的控制力,而把声音控制在最弱的程度。
歌唱发音除了有推动力的作用以外,还有支持力的作用,它是同推动力相反的一种对抗力。推动力是一种作用力,而支持力是一种反作用力。因此,支持力是产生于推动力而又制约着推动力的一种对抗力,它可以使声音丰满而有持续性。
歌唱发音更离不开发声器官。发声器官是由四个明显的结构组成的:
1.风箱(肺及呼吸的肌肉系统),风箱的作用是产生第一种力,即压缩空气。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如何呼吸而困惑,他们都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因此每天不断地坚持呼吸训练,采用快吸慢吐、慢吸慢吐、快吸快吐等各种呼吸方法,他们可以吸进很多的气,甚至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但一张嘴却发不出好的声音来,也唱不出好听的旋律。这是因为学生过分重视深呼吸,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对抗不协调,共鸣腔体的运用也不恰当,气吸和声门的配合不够默契,因此,发出的声音不好听。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呼吸离不开横膈膜,在身体的许多活动中,横膈膜就是经常被称作为“原动机”。这一重要肌肉的特点是,它的活动总是由一个间接控制系统所促成的。当我们用力吸气、呼气时,是横膈膜在把空气吸进来,推出去的。横膈膜的收缩导致它下沉和部分变平,从而增加胸腔的容积,它属于吸气肌。腹肌的收缩,减小整个躯体的容积,它们是呼气肌。在收缩中,它们受到横膈膜的抵抗与稳定。当横膈膜和腹肌都紧张时,上腹部就向前推。呼与吸这两群肌肉的力量大小是不一样的,训练中常见的现象是加强吸气肌肉力量,以对抗呼气的肌肉力量。于是就以为吸进的气越多,在身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因此导致了身体僵硬,各方面的肌肉无法配合、协调。其实,吸气的力量压力越大,呼气力量的反抗力就越强,这样的结果只能引起身体的肌肉力量越来越紧张、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