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1)(4)

2017-01-28 01:08
导读:“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5](P336)“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5](P189)第二段引

“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5](P336)“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5](P189)第二段引文尤其值得注意,其可注意者有二:首先,“施无有而宅神”,意思是说,在那没有“有”的地方安定自己的精神。这可以说是阮籍、以及嵇康思想的最终归宿,或者说嵇、阮思想最基本的概括。“无涯”、“无方”、“无声”、“无章”皆是强调“无”。为什么要于“无有”之“无”中“宅神”?因为“有”代表着秩序混乱的现实世界,“故自然之理不得作,天地不泰而日月争随,朝夕失期而昼夜无分;竞逐趋利,舛倚横驰,父子不合,君臣乖离”[5](P145)。可以说,正是“有”之混乱引发阮籍以及嵇康超越“有”而进达“无”的渴望。其次, “左”、“右”、“上”、“下”,这些方位词意味着“无”是一个空间,一种境界,一种自由之境。
阮籍反复描绘这种境界:“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霄兮日月隤,我腾而上将何怀?衣弗袭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遂去而遐浮,肆云轝,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瀁之外。……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虚形体而轻举兮,精微妙而神丰。”[5](PP.177-181)“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虑周流于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飖于四运,翻翱翔乎八隅。”[5](PP.185-186)与嵇康相似,阮籍的这种自由之境也是非人间的,超尘绝俗的。“精微妙而神丰”、“志浩荡而自舒”说明只有在这种“无”之中才能安顿“神”,“神”意味着绝对的精神自由,高晨阳先生的观点十分精辟:“阮籍提出‘神’的概念,其本意并不是要探讨和把握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也不是追求宇宙万物的本源或根据,他的最终目标是要获得一种无差别的精神境界,追求自我的解脱和自由,概念‘神’即是对这一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的表述。”[7](P16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阮籍的理想人格是“大人”(又称“真人”)在《大人先生传》中,他反复描绘“真人”所具有的特点:“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门开,……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真人来,惟乐哉!”[5](P191)这种“真人”形象源自庄子⑧。显然,阮籍描述的并非如道教所说的飞羽升天的仙人形象,而是“神”超越有限现实之后所获得的自由之境,真人之“乐”则是遨游于自由之境所获得的快乐。此“乐”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于是便竭力渲染于文艺作品中。中晚唐之后,封建政治日趋没落,士人无力改变外在现实,于是便退回一己内心,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自由。从思想上讲,这促成了禅宗之南宗、儒家之心学的兴盛;从审美上讲,这促成了山水田园诗歌、文人画的发展。作为现实受挫之后的“白日梦”,审美成为士人追求自由之乐的基本途径之一,换句话说,士人是以审美为逃离现实苦闷、追求精神自由的一个“突破口”。中国古典美学的诸多特点,无论是思想内容上的追求象外之意与萧散淡泊之趣,还是表现技巧上的不求形似与强调自然之法,都可以由此找到根本原因。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昌舒
关于实践论美学“美本质观”的再审视
文学自由的乌托邦: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批评
上一篇: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美(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