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石祠西壁画像石,自上而下分四层:最上一层是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面,第二层是演绎周公辅助成王故事的画面,第三层是演绎晋国太子申生故事的画面,第四层是主人车骑出行的画面。(见图五)这样结构的图在汉画像石里非常普遍,或两层,或三层,或更多层,西王母的位置始终不变,居于最高一层。如何解释这样的构图?许多学者的注意力是放在神话故事方面或西王惬日乍为仙界最高人物的地位方面,具体分析时则侧重于神仙世界物象的功能,最后归结为一种崇拜:“两汉时由于方士、文人竞言长生,由是服食求仙,风靡一时,西王母遂成为贵族地主朝夕崇拜的偶像。”我认为这样的解释说得通,但并没有触及到画面的核心内容。难道周公、成王、申生也要成仙吗?或者是用他们的故事来说明西王母的仙术吗?汉画像石中有许多类似周公、成王、申生的故事,包括周公、成王、申生故事,它们常常并不与西王母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上,那又如何解释?至少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服食求仙”在没有明晰说明的时候是不能作为将西王母和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线索。但是从终极关怀角度看,问题就清楚了,汉人是在表达对“最高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历史人物建立的功业是“最高价值”吗?不是,而是要进入西王母的仙界。要进入这个仙界,那就有西王母的“服食求仙”。所以在有西王母的构图里,她总是高高在上的,即使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要在西王母之下,这是宗教艺术的表达方式。仙界以外的功业是不能与成仙相比较的,用现代的语言就是“过眼烟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汉画像石神仙系具有民间俗神的特征
一个新教的产生,总是要与当时的国家信仰表现出一定的对立性,这是对宗教品质界定的一个必要方面。在以上对汉画像石神仙系结构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神仙系之间存在的差别。如果说现实世界神仙系里的神仙是正神,那么汉画像石里的神仙就是民间俗神。从我国宗教发展史看,汉代民间俗神是有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牟钟鉴、胡孚深、王葆玖《道教通论》认为:
“在中国,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封禅求仙活动复活了宗教的古魂。
汉代社会造神运动兴起,政治、学术皆被宗教的迷雾笼罩,截纬神学屏入今文经学,使儒家学派同传统的宗法礼教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古代宗教的幽灵先是依附在儒教身上,当汉末儒家礼教失去维系社会人心的作用时,道教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一儒教祀正神,道教祭民间俗神。”同时我们也看到,汉代的正统官员对正神以外的神常常是采取排斥态度的。汉成帝即位初,相衡和御使大夫潭曾反复奏言,说“长安厨官、县官给祀,君国侯神方士使者所祀,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其余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请皆罢。”(《汉书·郊祀志》)成帝同意了这个奏言。在罢去的祭祀神中,有仙人、玉女、天神、黄帝、蓬山等等以后道教供奉的神。这种排斥态度的出现,说明了国家信仰正神与民间俗神的对立,兆示着一个新教正在诞生。同理,汉画像石神仙系作为前期道教的重要内容,以仙系为主的世界,不受神系的制约仙系,高高在上的西王母,对不死药的无限向往,等等内容,都使我们看到了正在形成的宗教品质。
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