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庭坚词的艺术个性(3)
2017-02-07 01:11
导读: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山谷有些词作则有过多地
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山谷有些词作则有过多地使用地区局限性颇大的方言俗语的倾向.如《丑奴儿》词中有这样几句:"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口沙,得过口儿嘛,直勾得,风了自家.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这首词人为地造成了语言上的隔阂,如果不是操这种方言的当地人,恐怕很难全然理解词的意思.
方言俗语用得恰到好处,会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自然,给人以娓娓如述的感觉.山谷词中有一部分收到了这种艺术效果.而上面这首词,因为用了过多的生僻方言,使人难以索解,不但不能构成优美动人的意象,反而有碍于读者的欣赏思维活动.山谷主张"以俗为雅",这种艺术主张的实行,在词中产生了上述两种效果.山谷词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锤炼生新之语作为词句的关键,使词显得精警劲健.如《减字木兰花 中秋无雨》词中"醉送月衔西岭去"一句,"衔"字何等新奇有趣,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有了一种活跃着的生命感.再如《诉衷情》里"山泼黛,水扌妥蓝"之句,"泼","扌妥"二字把山水写成了有灵之物,活泼明丽.山泼洒着黛色,水揉动着蔚兰的锦缎,真是一幅极美的水墨丹青!
山谷还善于运古人诗句于词,凭借读者对诗句的含意的理解,来深化词的意蕴.如《水调歌头 游览》中的结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便是化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洒》诗中的起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逐人归",使感到那种太白式的飘逸.《定风波》中"自断此生休问天"一句,用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中的原诗句.杜诗表现了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山谷在词中正是突出了这点.《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一首,敷演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全词,表现出词人那种不慕功名,随遇而安的思想情调.
中国大学排名
山谷历经坎坷磨难,颇多郁愤之概.为了抒发自己的胸中块垒,他往往故意造成语言上的拗折跌宕的峻急之势.如《醉落魄》二首的起首几句:"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莫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这种奇突不平的语势,正是为了适应牢骚不平的胸臆抒发.
山谷词的语言,孤立地看,没有那么典丽圆熟,往往给人以生新拗折的感觉.这是不属于正宗婉约的传统的.然而唯其如此,黄山谷打破了婉约词的语言范式,改变了那种甜熟的老路,造成了一种词学艺术上的"陌生化",使人们觉得新颖别致,造成了审美感受上的新鲜感.
山谷词从美学风格,表情方式,语言特点诸方面都敢于独辟蹊径,冲破传统婉约词的园囿.尽管山谷词的成就并不那么高超,但对于北宋词来说,山谷提供了破坏旧范式的契机与因素,给调坛带来了生新之气,只是他尚末能够建立起一种新的范式,新范式的创立,是由苏,辛来完成的.对于山谷本人来说,这也许不无遗憾,但他又确乎是"以余事做词人"的,况且,他的艺术个性决定了山谷词的本来面目.
注 释
①《后山诗话》,②《侯鲭录》卷入,亦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三,③山谷《题乐毅论后》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词曲类,⑤王灼《碧鸡漫志》卷二,⑥刘熙载《艺概》卷四,⑦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⑧见《豫章黄先生文集》,⑨见《山谷题跋》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