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间--走进民间生活 保护文化生态(2)
2017-02-21 01:06
导读:我们的祖先懂得了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那就是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存,这表现出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精神的有机结合,并影响了中国审
我们的祖先懂得了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那就是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存,这表现出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精神的有机结合,并影响了中国审美思想的形成。历史塑造了中国人重人文轻数理的思想,但同时也塑造了一种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和人格精神。21世纪科学技术是否已发展到与人类社会相处的极致状态,文化的冲突是否愈演愈烈,人类社会正在呼唤和平、呼唤人文关怀、呼唤科学与情感精神的结合。人类生活需要物质的繁荣,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弘扬;需要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活享受,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与人的协调关系。优秀的文化生态环境也要与人类共存,并能相互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完善,相互依存,共同持续发展。如何总结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把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整合统一,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生态共荣,与文化生态共存的和谐空间,或许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人类追求自身尽善尽美的生活空间,是建立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更不能丢掉几千年文明的成果,破坏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那些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那些与身体相依的服装饰品,那些曾在中国人心理上崇尚的精神文化,那些衣食住行用直接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其宝贵的人文资源环境不能无休止地被丢弃和践踏。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我们绝不能重复要科学就忽视人文,要现代化就要丢掉传统文化的愚昧作法,社会的发展也绝不允许以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来残害我们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为代价。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那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审美情怀、营造法式、风水学说等,无不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终始关怀着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我们认为对文化生态的认识与保护,应借鉴国际社会对自然生态保护的经验,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立起尊重文化的时代风尚,认识现代化建设与文化生态的关系。目前,按城市发展的速度如果不保护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物,或许再过半个世纪我们的后人将无法了解中国传统的民居或市井风情,只留下如林冰冷的水泥构造建筑物而已。如果我们依然没有意识到文化会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那么弘扬民族文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尽管传统手工艺已走过了几千年,成为一种文化遗存,但它是工业社会的前身在信息社会仍会有它生存的空间。21世纪国际社会将呈现出经济的一体化,但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需要个性化发展。也许这就是我们课题的主要出发点,也是我们深入民间调查的动力所在。
中国大学排名
在文化生态观的定位方面,并非是对自然生态学的研究,而是借助生态观的基本理念立足于文化现象的研究。我们主张为了保护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就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视传统文化为“封建迷信”的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纠正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念。我们的研究要站在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里去体味的亲情和温暖,否则面对民间文化我们当代人就无法接近它、理解它、认识它,就会用片面的现代化的价值观去丢弃它。如果认识不到位,我们不但不能拯救它,反而加剧破坏已经濒临灭绝的文化生态。所以改变以往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尤为重要,把它定位在与自然生态同样的高度,并从中认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人文观念的深刻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文化生态环境是与自然生态相互依存的,在这里人类是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并构架联通的血脉,不要把民间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建设中的障碍而淘汰,应该认识到自然与文化,人造物与自然物都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的价值,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保护文化生态的重要意义,并非把它当作一个历史的躯壳,而是让传统文化服务于现代社会,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发达国家大量的生产、消费、与资源浪费,损害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优秀成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搞乱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而精神文化的追求却日益缺乏,劳动的传统也淡化了。为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就必须保护那些已失落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用心去沟通大自然,用心去感悟文化,提升人文精神,去感受文化生态的破坏所造成的人们心境失落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重新重视文化的内涵,特别要关注民间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文化生态的遗存是丰富的,许多甚至是我们认识的缺乏或无知的。那些一字不识的民间艺人能讲述动听的民间文学故事,那些所谓不懂艺术的老太太能用一把剪刀剪出绝妙的水浒戏曲人物,无论是铁匠的打造,木匠的木作还是妇女的纺花织布、穿针引线,无不透露出人类最朴素的才艺和智慧,这就是我们民族民间可贵的财富,这就是我们的民间文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民艺资料的遗存在逐日减少,而且收集的难度也增加了,一些优秀的民艺品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渐趋消亡。特别是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身边的民间手工艺品、民间交通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器用具等每年都在消失甚至人为的丢弃和破坏,我们没有理由不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植物那样保护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手工文化,保护正在遗失的传统。假如有一天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真的消亡了,我们会不会像忍受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一样忍受文化的枯竭,忍受文化生态的失衡呢?传统手工文化及其生存环境,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也在遭受着如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样的破坏。日本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抢救作为国家发展的大事,把艺人尊为“文化财”,德国在一些村落有各种乡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