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走进民间--走进民间生活 保护文化生态

2017-02-21 01:06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走进民间--走进民间生活 保护文化生态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于民艺的学习与研究已有近二十年,在这些年里,对民艺各

关于民艺的学习与研究已有近二十年,在这些年里,对民艺各方面的思考不断萦绕在自己的脑海里,从未间断过。要研究民间艺术就必须时常深入乡村采风调研,做实地考察,在此期间,可以说课题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无论是汉族的乡村,还是少数民族的村寨;无论是西北雄浑的黄土高坡,还是江南秀丽的水村山郭;无论是心灵手巧的农妇村姑,还是朴实粗犷的庄稼汉子;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花花草草、坛坛罐罐都给了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些生动的民俗、民风、民艺、民情恰似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民间社会多姿多彩、深沉丰厚的文化和生活情景。
 
    对民艺的研究应该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是从对民间的剪纸、年画、刺绣、皮影之类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类的研究开始的,这种研究思路大多是站在造型艺术的角度进行的,其研究对象自然也就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民间采风调研的逐步深入,隐藏在民艺作品背后的深沉的文化背景和民间文化底蕴,不仅有着比艺术作品本身更深的内涵,而且更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文化及生活状态,也能够更好地解释民艺作品的诸多意义,它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民艺是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这一论断。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也就不仅仅是艺术学的课题,而且相关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哲学、美学、历史学、民族学等诸多领域,都是研究民艺学的重要参照,而且与民艺学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在诸多前辈及同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对民艺的概念、性质、内涵、品类、特征、传承、传播等问题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另一方面,随着采风调研以及收集、整理、挖掘工作的开展,民艺作为一种生活形态的存在,使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它在民间生活中的意义。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民艺的生存发展,或者演变传承,更深刻地受到了民间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影响,民艺的消失、衰落缘于民间文化、民间生活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换句话说,民艺的严峻现状缘于民间文化、民间生活传统形态背景的丧失。社会形态、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民艺的研究、保护、拯救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民间文化、民间生活的分析和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就要以抛弃传统文化为代价呢?因而记录传统文化及生活状态下的民艺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的丧失必将使艺术丧失。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的基础之上,我们更关注民艺作为民间文化的存在,作为民间生活内容的存在。当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是在深入民间采风的体验中感悟到的,简单地说,是在民间的考察调研中切身感受到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到民间文化作为一种生态环境对民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伴随着在农村田野考察的深入,我们思考的侧重点转向与民艺相关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等方面,并开始着手对民间手工文化的生态性这一课题进行探讨。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的明朗,1997年正式提出了“民间手工文化生态保护”这一命题,并将民艺研究落脚于对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调研、考察与保护。
 
    作为文化现象的民艺研究在我们以往的研究方向中是明确的,它表现为文化的载体,展示一种文明的结果;另一方面,民间手工文化既具备艺术形态,同时又是民众的社会活动、生活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生联系,它涉及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因而我们只有将民艺还原到民众生活的环境中去,才能深入探讨民间文化的内涵。也就是说,民间的生活形态决定了民间手工文化意义的存在,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存在,是以民众的生活为依托,甚至就是民众生活本身。民间文化如同一种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繁衍、生长了不同的民间文化之树和民间文化果实,如果仅仅局限于对文化产品的研究显然是淡化了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的生命力。那么如果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文化也就会凋零、失落或者畸形,即使新文化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正是文化的生态观。传统文化除了依靠文献典籍的记录、博物馆的收藏等来展示,另外就是生存于民间的活生生的文化。一些历史文献没有记录下来的东西,除了依靠地下发掘的文物实证,现存的民间文化形态遗存则保留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民间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性。
 
    我们所关注的“文化生态”不仅是那些表现环保内容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这些作品所反映的与大自然的关系,或是描述一种文化表现的现象,而是从自然生态与人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入手,去关注那些已经或正在被社会丢弃的人类文明,那些与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生存于民众中间,与游艺、祭祀、饮食等习俗相互依存着并侧重于以手工文化和民艺为重点内容。文化生态,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与无形的文化资源,涵盖着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化与民众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境界等相关的文化存在。自西方古希腊科学思想的完善,到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人们在极力追求物质财富的丰裕,追求创造发明,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地下能源,科学技术改变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科学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一些人类无法抗拒的来自自然界的报复的悲剧也在一次次上演,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被打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失控,新生疾病出现,自然资源被肆意利用而匮乏,人类的伦理道德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人类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近世以科学理性的世界观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当运用这种观点去发展科学的时候也破坏了自然生态。而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以适应自然为标准,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亲切的,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自身的关系始终是协调发展的。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

上一篇:质朴简介的艺术式样 典雅含蓄的建筑装饰——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