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阿尔比的荒诞派戏剧《美国梦》

2017-03-08 01:0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探析阿尔比的荒诞派戏剧《美国梦》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贾  宏   摘要:本文从荒
毕业

贾  宏

 

摘要:本文从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入手,分析美国著名剧作家阿尔比的《美国梦》的艺术特色和荒诞派戏剧的美学风格。阐述了《美国梦》在利用戏剧元素的功能上突显着荒诞性的表达:主题的歧义、人物的性格弱化、无情节、象征意味浓烈。《美国梦》是一幅令人深思的、极具讽刺意义的美国生活的真实写照。阿尔比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于极为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反映了荒诞的生活现实。他把美国社会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当作了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面镜子,折射出美国社会现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阿尔比;《美国梦》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破坏了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整整一代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成为泡影。在社会冲突及社会矛盾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其中,存在主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成为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一个异己的世界中,人类的存在是孤立的,不具有任何内在的真实,价值和意义;人类的一生从无到无;人类生活在一个无法在社会环境与自身之间建立一种必然联系的世界中,忍受着痛苦与荒诞。因此,“孤独”成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心理表现。正如荒诞派戏剧的先师存在主义大师阿尔伯特·加缪( Albert Camus) ((在西叙神话》中所说:“(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人与其自身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1。由于,欧洲在二战中深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影响,人们开始怀疑社会的进步和传统的道德信仰。在整个欧洲,尤其在法国,人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那儿的人们有同加缪一样的感受,即“生活的荒诞’,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因为,他们原以为二战后他们会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幻想,一种荒诞的差距自然产生了。这种失望感在戏剧与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并成为那个时代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

      1953年,英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在巴黎上演并大获成功。在沸沸扬扬的褒贬声中,欧美剧作家表现出了一种变形的审美意识,纷纷推出一部部形式奇特、内容怪诞的作品。这些剧作品震撼了整个社会。除贝克特之外,该流派另外一些有影响的主要剧作家有:品特(Arold Pinter,英国),阿尔比(Edward Albee,美国),尤涅斯库(Eugene lonesco ,罗马尼亚),阿德莫夫(Arthur Ada mov,俄国)等。1961年,按照他们在剧中所表现的思想与艺术风格,英国著名的戏剧批评家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该流派命名为“荒诞派戏剧”。这一名称极好地概括了该流派的特征并很快被人们所接受。          

      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是哪些呢?它首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戏剧创作规范,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主题歧义、弱化人物个性、无情节、时空概念贬值、语言贬值、舞台设计的方面突显着个性化的美学特征。主题歧义,是该派剧作家们以怪异、荒诞的内容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们的创作主题: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是荒诞、冷漠无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绝对的、永恒的;人类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痛苦。但是,除此之外,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歧义”。比如在《等待戈多》中,没人知道戈多是谁,他意味着什么以及该剧的主题是什么,剧中的人物不清楚,观众不清楚,甚至连剧作家本人也不清楚。正如剧中所说:“什么也没发生,没人来,也没人走,太糟了”。“等待”成了该类作品的主题。就是在这支离破碎的表现形式背后,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该派剧作家运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描绘荒诞的人生,用喜剧性的情节表现了悲剧性的主题,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

      在人物个性的个性化方面,荒诞派戏剧作品的描绘是以人物的群像化特征。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姓或名,如《沙箱》( The Sandbox)和《美国梦》( The American Dream)中的人物。在这些剧作品中,剧中人物只是被简单地称为“外婆”、“年轻人”、“爸爸”、“妈妈”等。他们通常没有明确的身份和社会关系,也没人知道他们的职业和社会经历,因此,在这些剧作品中,

    人物的个性被弱化了。荒诞派戏剧打破了传统的刻化英雄人物、达官贵人的创作模式,主要描绘了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场景,“反英雄’,是该流派人物创作的显著特征。同时,剧中的人物通常都是不健康的,他们身体的某个或某些部位是残疾的。这是残忍的战争给剧作家们的心灵所带来的创伤在人物创作中的反映,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战争后遗症”。所以,该派戏剧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扭曲了的反映,是对社会的折射反映,是荒诞中的真实,梦魔中的现实。

      荒诞派戏剧叙事无情节化特征,在戏剧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带有戏剧性冲突的发展程序: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解决和一以贯之的叙事结构:开局---发展---冲突---高潮---结局。在传统戏剧中,一般总有一个能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戏剧效果的时间差,人们常将其称为“紧急关头”或“关键时刻“。但是,在荒诞派戏剧中,剧中人物常与外部客观世界处于一种无法感知的荒诞境地,没有明确的时间或空间概念。剧作品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剧中人物重复着毫无意义的行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身处何时何地。造成时空概念的贬值。

      语言在传统戏剧中,是讲究个性化的,要极富表现力的。但在荒诞派戏剧作品中,语言不再是剧中人物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对白是该派剧作家们关注的重点,人物语言多表现为语无伦次、有悖于逻辑、荒诞不经。观众们只能看到荒唐的舞台动作,听到支离破碎的、荒谬的对白或独白。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或句法关系被完全破坏。清晰但重复并且漫无目的的对白,突出地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情感上的疏远和痛苦感受。剧中人物多不信守自己的诺言,言行不一,语言中透着虚伪与做作。语言贬值成为该派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舞台设计在荒诞派戏剧这里,成为剧作家们运用极度夸张和怪诞的手法使普通的事物或现象扭曲变形,充满浓厚的寓意象征意味的具象。从而表现剧中人物憎恨物质第一的主张,认为是周围的物质使他们的生存空间变得狭窄。他们疯狂地破坏生存环境,因而被人们认为具有“破坏癖”。因此舞台设计被荒诞派戏剧剧作家们看得极为重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将该流派介绍到美国时,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阿尔比本人也成为该流派在美国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并常常在剧中描绘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艰难和危险,以及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和谐。《美国梦》(1961)是阿尔比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暴露了现代美国家庭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它成功地刻化了美国中下层普通人的那种孤独、异化和绝望的情绪。阿尔比用讽刺的笔触描绘了表面上悠闲自得,实际上乏味且危机四伏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和婚姻生活。透过“家庭”这一小小的社会细胞,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整个美国社会的衰败与腐朽。作为荒诞派戏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美国梦》在继承了该派戏剧精华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就主题而言,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主题的歧义是荒诞派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美国梦》所揭示的主题却甚为明晰。剧作者运用荒诞的艺术形式和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抨击了美国所谓的“富裕”社会。他把英俊健壮的年轻人喻作“美国梦”,即美国理想的化身。但是,这种理想其实只不过是幻想而已,貌似强大,实则空虚。阿尔比在对戏剧形式进行实验和探索的同时,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他有力地谴责了美国社会的残酷,并一贯反对把美国社会看得十分完美。他的剧作品充分反映了他的一贯主张:剧作家不应逃避现实,而应主动投身于现实生活之中,严肃认真地直面现实世界。“美国梦”恰恰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作品公正而有力地批判了“对民族发展的理想、信心和乐观主义”,无情地嘲弄了美国60年代初的荒诞现实。该剧还被看作是对美国以假乱真的做法的抨击,这可以从妈妈和爸爸的美国梦的“实现”得以证实。

     从剧本的开始,夫妻二人便追寻他们的美国梦:获得“满足(satisfaction) ",满足所有的欲望。但是,“你就是难以得到满足”2。当年轻人来到他们家,并甘愿做他们的养子时,他们一起举杯庆祝:“为满足干杯!谁说现在人们得不到满足!”3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美国梦—-自私而邪恶的欲望—-似乎已得以实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年轻人是“不完整的”( incomplete),他并非所谓的“美国梦”的化身。看看剧终,外婆是怎么说的吧:“…..我的意思是,不管怎么样,这是一部喜剧,我觉得我们最好不要再继续演下去了。不能,绝对不能。那么,我们就让事情保持现在的样子……当每个人都快乐的时候……当每个人都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或者说,当每个人都已得到他认为他想得到的东西的时候。”4  

     《美国梦》中的人物并不真实而具体,他们没有具体的姓名,而只有社会或家庭中惯用的笼统性称呼:妈妈、爸爸、外婆和年轻人。人物的个性由此得到了弱化,而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广泛的象征意义得到了强调。这种象征意义告诉人们,该剧是对整个美国社会密切观察的结果。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病态的、畸形的现代美国家庭。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生活在一个孤独、冷漠、充满敌意而又封闭的世界里。他们貌似彬彬有礼,实则自私且充满戒备之心。在家庭生活中,妈妈和爸爸不仅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且连收养孩子的能力也丧失殆尽。这象征着美国社会中生命的衰竭和精神的颓废。剧中最荒诞的一幕,当数年轻人自愿被从未谋面的“妈妈”和“爸爸’,收为养子的经过。他健壮而英俊,“……几乎是最典型的美国美男子。”5外婆几乎一眼就喜欢上了他,

[1]  

    上一篇:试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