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梗概:
本文通过对电影史的某些方面的探讨,提出电影中的"跨国电影"的概念。文章着重讨论民族电影形成的与条件,民族电影与民族国家的构成的关系,性别话语在电影文本中的重要性。在20世纪末跨国资本主兴起的格局中,跨国电影应运而生,从而使我们反省电影研究中的"民族电影"这1概念在今天是否仍然适用。"跨国华语电影"包括大陆、、香港的影片,这些影片中的身份认同、国家、性别构造等值得我们研究。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nemas, the essay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transnational cinema" in film stud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and conditions of Chinese national cinem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cinem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and gender discourse in film texts. With the rise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ism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consequently the appearance of transnational cinema, it is time to reconsider the suitability of the term of "national cinema" in film scholarship.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s" include films from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and the purpose is precisely to investigate the questions of identity, nationhood, and gender in these films.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本文旨在民族(national)/跨民族(transnational)的界面上对中国电影史以及电影研究和文化研究进行1次再思考。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全球化以及中国电影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的迅速崛起,使得这1项跨学科、跨文化的探索更加迫切。以下我将探讨的问题包括中国民族电影(Chinese national cinema)的性质、跨国电影(transnational cinema)的来临、电影与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关系、视觉技术与性别构成(gender formation)的联系、以及冷战结束后全球资本主义时期的电影文化的状况。
中国电影所指涉的历史和地理范围非常之广,它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海外华人社区。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影工作者们开始大胆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中国电影获得许多国际大奖, 而且逐年增多。由于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日益受到欢迎,中国电影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外资并且不断地与外方合作拍片。随着电影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中国电影实际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也就凸现了出来:它是由中国人为中国人生产的吗?假定关于中国电影的性质已达成某些共识,那么,扎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有别于好莱坞现象的这种电影有它自己的特点吗?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可靠地被国际电影界所洞察与阐释的呢?这些特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形成有意义的国际对话呢?
回顾中国电影1个世纪的发展,不由使我们想起了1些具有全球意义的历史性事件。1百多年前, 1895年电影在西方发明。这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1年,而且也是清朝政府在战败之后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1年。自从189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视觉技术的发展与中国这个正在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内事件的联系日趋紧密。1896年8月, 西洋影戏在上海的徐园上演。在此后的百年间,引进的西方电影技术在中国本土得到广泛,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生活中1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在这项研究里,我们把中国电影史的断代精确地界定在这百年(1896~1996)间,并非出自偶然,而是由具有深远的全球性事件和民族性事件决定的。我们把1896年作为起点,因为从1年开始, 中国电影的消费与销售开始具备跨国家的性质(当然也可以设想以始于1905年拍摄的第1部中国影片或是1913年拍摄的中国第1部故事片作为中国民族电影史的开端)。我们把对于中国3个地区(大陆、台湾、香港)的电影的探讨下限定在1996年,因为从1997年7月起,香港不再是独立于大陆的地缘政治实体,这1中国历史的全新篇章无疑将会对中国电影,特别是对后殖民的香港电影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预测将来的中国政治和中国电影的形貌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可以在次对中国跨国电影百年史进行1番梳理。我们将探究在中国电影史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的影像生产与消费的1系列模式:从传统的"影戏"到机器再生产的现代时期的"电影",到后现代时期的影像的"仿真"(simulacrum)。我们的假设是,这样1种视觉的历史诗学不可避免地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学相联系,而且深深地植根于跨国资本的学之中。自从电影媒体完全整合到经济和文化之中并调和这两者以来, 它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和勾画中国文化政治与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两者关系的轮廓的1个很具说服力的例子[1]。
接下来我将简要回顾历史,并对可被称为"跨国的中国电影"(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s)提出1个相关的。种种迹象显明,似乎只有在恰当的跨国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的民族电影。人们必须以复数的形式提及中国电影,并且在影像制作发展过程中把它称作跨国的。中国个案中的跨国主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作观察:第1,19世纪以来,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中国分成了3个地缘政治实体──大陆、台湾、香港──由此而来,这3个地区之间出现了中国的民族电影/地区电影的竞争与合作。第2, 在20世纪90年代的跨国资本主义, 中国电影的生产、销售、消费的全球化。第3,电影话语本身对中国及中华性的表述与质疑,即对大陆、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中个人或群体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族群认同、以及性别认同的交叉检验。第4, 1次对中国"民族电影"的重新回顾与审视, 就好象是在回顾性地阅读跨国电影话语的"史前史"。这1过程旨在揭示民族电影话语的政治潜意识──电影的跨国根基与条件。这些是任何1个民族电影规划必定要克服与超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免受实际的或假想的帝国主义的危害,或是为了迫使少数民族保持沉默来维持国家统1。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此我要以中国电影为例来说明当今世界电影形势的变化。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跨国电影的发展是电影生产、销售、消费这1系列机制全球化的结果。世界电影业的变化发展不仅使人们对"民族电影"这1概念提出质疑,而且使电影话语中"国家性"(nationhood)的建构复杂化。因此,我所做的中国电影史概可以作为1个世界电影史总体发展趋势的1项个案和范例来阅读。对1个特定的民族电影的研究于是成为跨国的电影研究计划的1部分。
$False$
民族电影与民族国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