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试论国共两次合作
摘要:国共两次合作对我国的统一起决定性的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战略策略的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当时的抗日党派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者的第一次胜利;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目打下了良好的形象,让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人民的好党。使我党的部队不断壮大。只有它才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次合作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军阀的革命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924年1月20一是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与建设政治文明的统一。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核心。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战略策略的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当时的抗日党派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者的第一次胜利;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共产党员有20多人,其中包括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李立三等,他们在大会上起到重要作用。会上,对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进行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推进中国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
国共合作的建立,为我党公开组织领导工农运动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但由于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三大决议都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尤其是由于陈独秀对无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公然否认,在国民党右派势力进攻面前采取妥协退让政策,致使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相继得逞,统一战线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彻底失败。
国共合作前,中国共产党是个处于秘密状态的小党,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时,全国只有四百二十名党员。国共合作使大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这就给我党造成"公开组织无产阶级的可能,并给自己开辟一条到农民中间去的道路"。共产党人以参加国民党的合法身份,在工人、农民中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不仅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而且扩大了党的队伍。到1925年1月党的四大时,党员发展到九百九十四人,1927年4月党的五大时,党员已达到五万七千九百多人。 许多共产党员以双重身份走上了国民革命的第一线,成为中央和各地的领导人,这就大大开拓了政治视野和活动范围,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迅速扩大了革命影响。还建立了革命武装,发展了工农运动,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而举行北伐,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第一次合作改变了共产共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且奠定了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的基础。抗战爆发时,我党党员只有4万人;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总共只有五六万人。共产党在国内外政治影响有限,军事力量弱小。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全国、全世界,军事力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我党动员全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抗战胜利时,我党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 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第二次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民族革命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日,大声疾呼全国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把日寇驱逐出中国,而且多次提出同要求抗日的军队和群众联合抗日的口号和主张。1935年12月,我党召开著名的瓦窑堡会议,正式作出和通过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议。
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促使国民党调整内外政策,也开始转变对共产党的政策。国共双方广泛讨论了国共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双方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从1937年1月起,国共两党在西安、杭州、南京、庐山等地进行了7次谈判,终于在9月下旬就几个主要问题(承认我党的合法地位、红军改编、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达成协议,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开始了两党合作的新时期。
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国共合作、坚决抗日的诚意。八路军、新四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合作,共同进行抗日战争,这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内容。国共两党首先在军事上达成联合行动的协议,有利于促进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初,国民党对抗战是积极努力的,进行了上海会战、忻口太原会战、南京保卫站、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守卫宛平、南苑、南口、忻口、宝山、四行仓库、台儿庄等战役战斗中,国民党守军顽强杀敌,英勇奋战。国民党的这些战绩,受到我党和全国人民的赞誉。
毛泽东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作过精辟分析:“国共之再合作,就是从共同的利益中产生出来的,民族危机已到最高深度,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因素,是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两党都重新审视和转变了自己的国内政策。所不同的是,我党政策的转变是坚定的、彻底的,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是动摇的、不彻底的;我党政策的转变是全心全意为着人民,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则主要是为自己的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初,国内政治局面也一时出现了民主、团结的新气象。国民党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存在,给我军发薪饷,并供给部分子弹,允许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和发行书刊,释放了许多政治犯,修改了一些反动法令和颁布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新法令,召集国防会议、国民参政会,并成立国民参政会常务机构,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甚至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的所谓“共同防共”。我党对国民党内外政策方面的显著进步作出积极评价,制定了同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毛泽东指出: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所谓互助,是两党都要发展,都巩固,不可损人利己;互让,则是两党彼此作出必要的、积极的妥协。
抗战时期,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同时并存,并有其一致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统一性与独立性是辩证的统一。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执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从1939年冬到1941年春,国民党连续两次发动反共高潮,其中的晋西事变、皖南事变震惊中外。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和军事进攻,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抗战胜利后,我党根据争取长期合作的既定方针,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依仗一时的军事优势,走上了分裂、内战、独裁的道路。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大举进攻,持续9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