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旅游软实力探讨(2)

2013-07-11 01:19
导读:乡志、村志的必备栏目。风水学和日常生活景观化分别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应方面交融互渗,将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生活价值和旅游宣传价值有效整合
乡志、村志的必备栏目。“风水学”和日常生活景观化分别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应方面交融互渗,将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生活价值和旅游宣传价值有效整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旅游文化空间及其竞争规范和话语权力的结构性力量。
  建构性力量来自中国传统旅游者,其运行机制可读《徐霞客游记》。徐霞客34 
年(1607~1640)的游历生活,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29年,所到之处都是当时的著名景区,侧重于搜奇访胜,社会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名僧、高道及他们的徒弟等文化精英。后期的5年,着重地理考察,探访寻常游人不至之处,重在考察岩溶地貌的表面现象、构造和特征、探索水源以及修正前人的论断与记载,社会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樵夫、牧人、担者、马夫、洗衣妇、钓鱼童子、书生、官僚、地主等普通居民。《徐霞客游记》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旅游者追慕、占有和创新旅游文化空间的全过程。它契合旅游软实力的言说框架,与旅游目的地本身的努力相互嵌入、螺旋推进,共同形成了一种罗曼蒂克化的文化习得、文化试炼、文化确认和文化建构模式。 
   
  3 现代西方旅游软实力结构与建构模式的问题 
   
  在西方,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革命者夺取了政权,接收了封建主和教会的许多地产和文物。如何处理这些财产?经过短暂争论,革命者遵循启蒙运动的思想指导建立起城市公园和博物馆。一种全新的、市民社会的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得以创立,旋即成为西方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言说框架的角度看,这一空间是开放的,它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精神。从议程设置的角度看,这一空间是有闲阶级的,一股兴建大饭店、摩天大楼等接待性、景观性炫耀建筑的热潮风靡欧美城市。适应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跨时代转变,西方旅游从中世纪追寻非日常生活资源的宗教朝觐过渡到了世俗的“大旅游”时代。日常生活的进步与旅游文化空间的扩张似已完美融合,构成了近乎完美的旅游软实力结构模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然而,现代西方旅游软实力的建构模式存在问题,问题出在与非西方接触时。在非西方的地盘上,西方人的身份之一是旅游者,大多数西方旅游者却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把非西方当成了由他们自由建构的他者。“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游记作家约翰·缪尔”,缪尔的游记把非西方描述成文明的对立物,是无主的“荒野”,是西方人避居和隐退的所在,是他们体验孤独、鼓舞信仰、再造激情后重返西方的地方。在这个由西方人建构起来的旅游文化空间中,几乎完全剔除了当地人的主体地位,将非西方目的地转换成了西方的文化飞地。 
  以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地区为例。缪尔之前,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认为,旅游区中的印第安人应该“身着传统服饰,骑着野马追风逐电……直至永远”。缪尔与印第安人接触后,发现印第安人无法也无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便提出,“印第安人与所处的原野和鸟兽不协调,应该被驱赶出去为白人旅游业的发展让路”。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公众普遍接受了这种“荒野”观,他们容忍乃至推进了以1964年美国《荒野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的颁行。这些政策和法律专注于西方人的旅游权,完全无视土著的固有权利,将荒野定义为“人类只作为过客而不会永久居留的地区”,并依法将印第安人迁出保护区,把他们与保护区隔离开来。然而,迁走了印第安人的“荒野”却必须用财政资金来维持。包括印第安保护区在内,“1996年,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财政预算为11.8亿美元,到2006年增至22.49亿美元,十年间翻了一翻,达到平均每平方公里1万多美元,还依然缺口很大。”印第安保护区的这种设立方法,已引起部分美国学者的反思。  中国大学排名
  另一个案例出现在菲律宾。菲律宾北部伊富高省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上,历经当地人2000余年的开发,形成了数万公顷壮观的水稻梯田生态系统。1995年,伊富高梯田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观,一时名声大噪,成为菲律宾北吕宋地区最主要的旅游区。在伊富高传统文化中,山顶的森林覆盖区为梯田区涵养水源,是严禁踏入的核心保护地带,具有神圣的宗教地位,属于公共财产;中间的灌木林带为梯田区调节和分注水源,还能生产柴草、花果等林产,是次一级的保护地带,有相对模糊的产权界定,属于准公共财产;再往下的梯田部分为生产和生活区,自古就有精细的产权界定,属于私人财产。成为世界遗产之后,按照西方专家制定的方案,梯田部分被定为不容改变的保护区,梯田区内,当地人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因触动西方专家口中的“原生态”而被高度怀疑。而山顶森林覆盖区和中间的灌木林带不属于保护区,西方专家在那里规划建设了完备的旅游设施,强大的跨国公司通过市场运作获得了这些旅游设施,并且经营着它们,当地人则因“素质太低”而被排除在外。砍伐山顶森林覆盖区的木材,制作成传统稻神木雕卖给游客,几乎成了当地人唯一的副业。然而,即使终日制作木雕,一个伊富高家庭每月也只能获得大概相当于人民币500元的收入。此后,伊富高梯田生态系统快速恶化,青年人大量外流,梯田面积锐减。西方专家提出,症结在于“人口太多,导致梯田出产的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同时又在于“劳动力太少,使得25%至30%的梯田荒废”。期间,社区精英为应对危机,部分改种经济作物及蔬菜以重振当地经济的努力,又因遭到西方专家的激烈指责而搁浅。一系列事件不断掏空当地经济基础,耗散当地人的宗教信念,折损社区精英的社会资本,“当地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被破坏殆尽”,社区团结几近崩溃。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001年,即伊富高梯田成为世界遗产的第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2007年,也即伊富高梯田成为世界遗产的第1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菲律宾政府,如果不在两年内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伊富高水稻梯田,该遗产将被除名。西方专家要求菲律宾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主要包括,提供大量财政补贴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然而,早在2002年,菲律宾政府已经撤销了成立于1995年的“国际梯田委员会”和稍后成立的“巴纳维水稻梯田组”,2002年以后已没有对应的政府管理结构在实际负责伊富高梯田事务。西方专家既要防范当地居民,又要抵制社区精英,还要对阵当地政府,
上一篇:浅析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旅游专业人才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