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
2013-08-07 01:12
导读: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院校采用的仍然是普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即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以课堂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讲解教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院校采用的仍然是普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即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以课堂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讲解教材以应付考试为中心[1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不加思辩的、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往往仅来源于教材,未经实践的检验,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与旅游产业的客观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不能达到旅游企业的要求。
(六)学生的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较为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毕业生在毕业之前都经历了时间长短不一的实习,但是大多
数学生并没有达到实习的要求。学生到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或旅游
行政管理机关去实习只不过是做一些单的重复操作的事情,有些旅行社不让那些有导游证的学生带团,有些饭店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长期把他们固定在某个岗位,而不愿意让学生实习多个岗位,这样的实习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得到实践的锻炼,反而会使学生对旅游行业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级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11]。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要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就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有些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按综合性大学模式办学,以培养高学历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另外有些高校则主要按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办学,面向旅游企业,培养适用性的人学生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具体而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学科理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外语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能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确定的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教育者的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首先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教育者同样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1)要鼓励优秀教师积极进行国内、国际间的旅游学术交流,使教师能随时掌握国内外旅游管理的最新研究动态。(2)要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3)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多方面创造条件,选送专业教师到高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景区参与这些企业的管理,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积累了实践管理的经验,这样就能使课堂讲授的内容不会与实际情况脱节。
2.课程体系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最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所接受的课程体系的教育。当然,各高校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设计不必千篇一律,各自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科背景的差异性要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应该有所体现。也就是说,除了各学校都一样的旅游管理必须有的一些主干课程以外,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还可给学生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经济管理类院校可多开设些经营管理类的课程;地理类院校可多安排一些地质地貌方面的课程;农林院校可开设一些休闲农业、观赏植物、森林景观方面的课程。这样,就可以保证各高校的毕业生有自己的专长,以后能在各自相对熟悉的领域有较大的用武之地。另外,各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时应注意一些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关系。如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等。必修课的比重如果过大,就限制了学生的选择面,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爱;但是如果选修课的比重太大,虽然一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但是可能无法达到旅游管理专业系统培养的要求。基础课的比例大些,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毕业生,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选择面更大,适应性更强,但是可能会使学生专业意识较为淡薄,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较为迷惑,另外可能导致学生的专业训练也不足;专业课的比重大些,能使学生有较好的专业训练,较能适应未来旅游行业各种类型企业的工作,但是可能会造成以后的就业选择面较小。理论课的比例较大,能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由于实践实习的课程不够,可能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偏弱。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在整个课程体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国外一些著名的餐旅学院,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希尔顿大学、拉斯维加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丹佛大学等,要求该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至少为1000小时,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教学和实习基本上是各占一半的时间。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