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

2013-08-07 01:12
导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规划设计完毕后,如何保证各门课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规划设计完毕后,如何保证各门课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改革与创新。(1)教学手段创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引入一切先进的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如投影仪、摄像机等,来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限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能对旅游企业的设备、设施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2)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重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权威绝对化,而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仓库和存储器,因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忽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对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种思想与方法只能教会学生模仿和记忆,而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们主张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的主体[6]。旅游管理专业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突出案例讨论和实证分析。(3)教学内容创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几本教材,教学案例也不能老生常谈,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补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内既要有理论介绍,也要有实践的操作,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以用场景模拟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人才培养途径的选择
    鉴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校企作应该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想途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外旅游发达国的旅游院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一般都对学生的实习时间进行了最低限制,而且,它们还要求学生的实习不仅仅是做服务员,他们必须到所在实习单位的各个部门顶岗操作,达到了较好实习效果。当然,这些旅游院校一般都有自己所属的酒店或旅游公司,他们学生的实习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的旅游院校现阶段一般没有自己的酒店或旅游公司,所以进行校企合作应该是一条较为理想的出路。以暨南大学中旅学院为例,它依托深圳华侨城集团(集团董事长兼中旅学院的院长)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让学生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道路。高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一方面,学校可以把旅游企业当作自己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不但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往往缺乏合格的、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企业可以把学校作为企业内部工的培训基地,让员工定期到合作高校接受必要的理论培训,这样既节省员工培训费用,又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大学排名



(四)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及质量,有2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学校对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主要是以教学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上旅游行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培养方案、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简单来说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估,要综合使用内部及外部的评价尺度,两者缺一不可。相对而言,外部评估尺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更有实际意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不能仅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又不能仅由学校或老师来评估,应该由更多的实际用人单位参与评估。学校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业评估委员会,专门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适当的评估,评估委员会中用人单位应该占较大的比例。另外,学校也可以考虑对历届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作为做出评估的一个依据。
(五)反馈与调整
    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并不是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终点,我们更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起点。学校在得到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等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罗兹柏,罗有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再研究[J].旅游学刊, 1998,(旅游教育专刊):69-72.

大学排名


[2]赵鹏,王慧云.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旅游学刊, 1998,(旅游教育专刊):21-27.
[3]徐刚,梁文兰,牟红,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J].旅游学刊, 1998,(旅游教育专刊):28-30.
[4]田喜洲.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4(增刊):186-189.

上一篇:浅析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