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概述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并在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途径选择、人才养效果评估及反馈与调整等5个方面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 旅游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概述
(一)培养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罗兹等[1]认为应注意以下2点:(1)侧重理论和侧重操作都未免失之偏颇;(2)不宜定位于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赵鹏等[2]认为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学习型知识结构、适应型能力结构和综合型素质结构,徐刚等[3]认为必须建立以公共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业务技能和实践性教学为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田喜洲[4]认为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应由素质教育课程群、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发展教育课程群三大模块有机结合而的,其中素质教育课程群占总课时的50%,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划分为管理学基础课和旅游学基础课两大课程组,占总课时的40%,专业发展教育课程群可分为饭店管理课程组、旅行社管理课程组和旅游规划课程组三类,占总课时的10%。罗兹柏等[1]认为以一种新的视角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主干课、素质技能课和相关知识课三大系列来设计。何建伟[5]强调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创新,课程设置的类别除了工具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之外,还要有非专业的拓展课。刘文江等[6]认为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是比较合适的,即以教学为核心基础,以技能培训为实践推动环节,以科研探索为发展导向的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 中国大学排名
(三)实践教学
杨得福[7]阐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李淼焱[8]对于如何制定实习计划,安排实践教学给出自己的建议。王伟伟[9]认为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就应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要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增强实践教学学时,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注重分阶段实习内容的不同,尤其注意习时间与旅游业淡旺季的致性。罗兹柏等[1]概括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4种类型:(1)模拟操作实习;(2)现场操作实习;(3)观摩性实习(见习);(4)考察性实习。黄明超等[10]对高校校外实习的有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四)人才培养模式
田喜洲[4]认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徐刚等[3]认为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从“知识传授型”教育转变过渡到“能力训练型”教育,最终发展成为“素质培养型”教育,因此,旅游管理的教育模式必须协调和平衡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校企结合办学模式。张建春等[11]认为高等学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应是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一专多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管理学科给人印象是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而旅游管专业由于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在众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需要较大的投入,另外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又比较年轻,往往不是各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很难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因此各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师资队伍不精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