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中游园行为分析与设计谋略(2)
2013-09-14 01:13
导读:2.5 私密防卫性行为 人们不愿意站在众目睽睽的中心位置,而喜欢有有所凭靠,同时又能看到更大空间的小空间,这样的小空间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可
2.5 私密防卫性行为
人们不愿意站在众目睽睽的中心位置,而喜欢有有所凭靠,同时又能看到更大空间的小空间,这样的小空间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可观察到外部空间中更富有公共性的活动。人这样的空间中会感到舒适。轻松,安全。 3 设计谋略
3.1 满足不同游园个体行为心理特点与需求
由于游客的年龄、性别、能力水准、爱好爱好、价值观等因素都能影响其游园行为心理。游园个体行为心理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在老年人、残疾人达到和使用的空间范围,应尽可能进行无障碍设计,消除地面高差,在不能避免高差的地方,应设立无障碍坡道,厕所应设立无障碍使用空间,在楼梯处或有坡度的地方应有扶手设计,通过这些特殊的处理使城市绿地空间得到弥补和强化,实现无障碍通道。使老年人、残疾人能自由地移动,促进老年人、残疾人对城市绿地的使用和享受,同时促进他们生活的独立性;在少年儿童游戏场所设计时要留意活动器械宜光滑、简洁、尽可能做成圆角。避免碰伤。游戏场所四周常与绿色或色彩矮墙范围。儿童游戏设施的类型要求丰富多样,以启迪儿童的思维,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爱好等;儿童游戏设施的造型要求形象生动,活泼优美,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游戏设施的色彩要求鲜艳明快,热烈奔放,一般采用明黄、枯黄、大红、天蓝、粉红等。同时为满足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和求知欲看的儿童,除安排一些常规的游戏设施外,还要有科普驾驭方面的考虑。而对于一些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在园林设计中则应考虑安排一些富有思想性、活动难度大的活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培养他们勇敢攀登、不怕艰险的意志品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2 创造具有稳定和安全感的园林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应很好的处理好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层次空间。在一个环境中,人们既需要私密性空间也需要公共性空间,二者相辅相成。在游园的设计中,要通过对游人的行为模式的调查,确定私密性和公共性空间的构成比例,从而制造出富有生气的环境气氛。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
3.3 公道地引导游园行为
对于人们在游园过程中公道的、积极的行为,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对于游园过程中不公道的、消极的行为,则需要进行公道地引导。
首先,设计师要明确表达设计意图,避免误导。正如鲁特里奇的第二法则说的:假如设计者想让人们按照某一特定目的,往使用某些东西,那么,就应该尽可能的将设计者的目的表达清楚。
其次,设计师要有行为预知与障碍设置,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相结合。如:针对乱刻乱画行为,设计者可以把建筑物的表面弄得粗糙一些,使得普通的手段在上面书写变得困难;或者为游人提供专门的自我表现空间,如“留言板”、“涂鸦板”。游客可以随意提名、留言、随意涂画,既可以丰富游园活动,又能正确引导了游园的行为。又如;对于“捷径行为”,一方面可设置障碍,如围栏、土山、矮墙、绿篱、假山和标志等,防止不正当穿越;另一方面在设计和营建中尽量满足人的这一习性,并借以创造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建成环境条件答应时,应基于行为对穿行过于频繁的捷径进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