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昆明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探讨(1)(3)

2013-09-30 02:31
导读:(四)城市建设缺乏自己的品牌,城市形象提升不到位 品牌是一种商品赖以区别其他同类商品的特色、特质和标志。城市也有自己的品牌。城市品牌就是从城

  (四)城市建设缺乏自己的品牌,城市形象提升不到位
  品牌是一种商品赖以区别其他同类商品的特色、特质和标志。城市也有自己的品牌。城市品牌就是从城市的层次往看待地理品牌,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结合起来,是一个城市在历史、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经营、治理、服务和社会生活等各个不同方面的城市形象与城市精神的综合体现,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内在与外在的良好特色、着名度和美誉度的凝聚。品牌定位模糊,缺乏个性化设计,对昆明资源特点、人文历史缺乏客观熟悉,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品牌设计缺乏科学思考和正确定位。现在的“春城“还不够美、不够绿,没有达到春城应有的内涵。城市的建设未能体现其自身的特色,盲目大都市化。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城市规划严重滞后,缺乏特性。
  
  三、总结
  
  根据以上总结的昆明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开发存在的题目,今后,昆明的环城游憩带发展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恰当的规划与发展。
  (一)结合当前旅游发展和昆明市总体规划建设,科学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采用科学的统筹规划,以适度超前的战略意识来规划昆明环城游憩带的发展蓝图。要从全局意识出发,按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根据旅游功能体系的结构要求,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点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一。
  (二)充分挖掘、展现昆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特色
  在昆明未来发展中,要扬长避短,利用宜人的自然天气,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塑造鲜明的具有昆明个性的城市形象。要在“春”字上做文章,在体现“春城”特色上下功夫,种树、种花、种草,突出鲜花和绿色,努力把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和“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特色体现出来;要处理好保护历史文化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系,把弘扬历史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前人留给我们的城市风采、传统格式、文化古迹、革命遗址、优秀建筑、民族文化,一定要倍加珍惜和爱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决不能破坏这些无价之宝,已经破坏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恢复,进一步发掘和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又要发展现代文化,赋予城市建设产品更多的文化性,增加昆明城市的文化含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实现昆明环城游憩旅游的新增长
  采用现代宣传促销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昆明环城游憩旅游,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目标定位要围绕居住在昆明、休闲在昆明、养生在昆明、体验在昆明这个主题,推动昆明环城游憩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昆明环城游憩旅游发展定位在“观光娱乐、康体休闲”,要重点建设环滇池旅游圈、环阳宗海、肩舆山、世博园和城市观光等6大项目。在石林景区四周建设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镇,增强景区文化氛围,留住客人。环阳宗海有温泉和高尔夫球场,发展远景好,关键是保护环境,抓紧建设。肩舆山应作为重要景点建设;世博园要研究进步吸引力题目;城市观光的重点是把新昆明建设得更漂亮。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
  [2]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1996,(05).
  [3]马涛等.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02).
  [4]邹积林.旅游区划题目探讨:以成都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1990,(05).
  [5]李九全.西安环城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
  [6]沙润,吴江等.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生态设计和初步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08).
上一篇:试论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观(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