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1)(2)
2014-01-17 01:12
导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统计:中国家庭财产在15-30万之间的中产阶层,即中等收进以上者所占比重已达15%以上。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占居民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统计:中国家庭财产在15-30万之间的中产阶层,即中等收进以上者所占比重已达15%以上。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占居民家庭户数7%的豪富家庭,拥有中国现有全部金融资本的32.2%,这一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而占85%的消费主体,又因收进水平相对下降,旅游有效需求不足。 3.收进稳定性较差
居民收进稳定性较差,给居民的旅游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预期,并出现了居民压缩现期消费趋向。根据统计,仅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中的存款,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00亿元发展到2002年11月底,已增加到8.35万亿元。且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居民可支配收进的增长率持续下滑,给居民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加之社会转型期下岗、失业、伤残、疾病等严重影响生计或生活质量因素的不可预见性,致使人们对未来收进的预期急剧下降,从而尽量压缩即期消费,形成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有钱不敢花”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分析,我国反映收进不同等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98年已超过0.5。 4.旅游消费信贷不畅
消费信贷是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发达国家颇为流行。然而,当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特别是旅游消费信贷业务还相当滞后。这种滞后与我国现阶段居民可支配收进水平相对下降、收进稳定性较差及收进差距日益拉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发展消费信贷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居民收进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储蓄能力;二是收进水平比较稳定,居民的收进预期较高;三是消费观念较为超前。近年来,我国居民收进水平固然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居民的人均收进水平还较低,居民的收进水平与大规模开展住房、汽车与旅游等信贷消费等还有一定间隔。同时,居民收进的稳定性还较差,造成了广大城乡居民对未来收进预期不稳定,因而对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也就心存疑虑。即使有足够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消费意识的影响,也往往不敢盲目贷款旅游消费。所以说,收进水平下降与收进增长不稳定,深深妨碍着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三、我国当前启动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居民的收进水平及收进的稳定性是旅游消费需求的终极决定气力。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实际收进,是当前启动旅游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关键。笔者以为当前启动旅游消费需求应采取如下对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适度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进
旅游消费需求是旅游市场活跃与产品旺销的原动力。在我国,由于占80%以上的消费主体属低收进阶层,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同时,富裕职员的边际消费倾向又较低,终极势必造成社会旅游商品相对过剩,市场供需结构错位。正由于如此,实实在在地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进,进步居民的有效购买力,改善居民的收进预期,才是最直接、有效地扩大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根本出路。
根据《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2年)》调查显示:2001年国内旅游的出游比例,家庭月收进1000~1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一,占34.4%;家庭月收进2000~2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二,占24.0%;500~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三,占13.5%;家庭月收进3000~3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四,占12.2%;家庭月收进4000~4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五,占5.9%。
由此可见,在职职工是旅游消费的主体气力,他们的旅游消费直接取决于他们的工资增幅与收进同支出的比率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变化。当前,我国在职职工的各项支出所占比例较高,致使居民实际可支配收进及预期未来收进有下降趋势。鉴于此,国家应适当而稳定地进步在职职工的工资,使其工资收进在扣除各项支出之后能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不仅减轻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压力,而且也可激活社会旅游消费总需求量,从根本上解除居民旅游消费的后顾之忧。 2.发挥旅游业独特的就业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