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1)(5)
2014-02-09 01:40
导读:(四)不断完善公园内部的治理制度 科学公道的治理制度是森林公园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中国大多数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国有林场,当身份转变
(四)不断完善公园内部的治理制度
科学公道的治理制度是森林公园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中国大多数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国有林场,当身份转变后依然沿袭了原来的治理制度,这一套制度不利于培育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竞争力。森林公园要大胆改革现有的公园治理制度,要尽快实现森林公园治理权和经营权真正的分离,可考虑分别成立治理机构和旅游公司,治理机构行使治理监视权,负有保护森林公园资源的法律责任,而旅游公司主要承担设计产品与开拓市场等日常经营工作,该公司应完全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公道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形成向创新与体验塑造人才倾斜的激励机制。
四、结论与讨论
考虑到森林公园发展的现状及其特殊性,本文提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并构建了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对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阐述。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可持续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并不以为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是以为只有创新能力、体验塑造能力、环境治理能力及制度建设能力才是决定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大小的核心因素,并以为森林公园要实现可持续竞争力,应主要发挥这些核心因素的作用。但较为遗憾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对森林公园培育可持续竞争力应努力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培育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并没有进行深进探讨,这有待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STEVENS,T. The Future of visitor attractions[J].Travel and Tourism Analyst, 2000(1):61-85.
[2] 黄远水,赵黎明.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和来源[J].旅游学刊,2005,20(5):62-66.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 谢江红.民营景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模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7(3):52-55.
[4] 林传红,鲁峰,彭莉.中小景区竞争力提升研究[J].特区经济,2006(8):240-241.
[5] 伍进.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J].特区经济,2006(1):210-211.
[6] 卫旭东,周旗.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J].资源科学,2004,26(4):72-77.
[7] 何健,袁翠华,戴菲菲.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研究[J].江苏商论,2006(12):62-63.
[8]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治理
办公室.森林公园:我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N].中国绿色时报,2007-09-14(4).
[9] CHRIS PAPPAS.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84,1(1): 30-35.
[10]JOSEPH R. LAIA PAUL G.APE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participation:A role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 national laboratories[J].Technology in Society, 1996,8(4):467-476.
[11] 邱询昊.可持续竞争力与阶段性发展对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4):8-11.
[12] PRAHALAD E 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s of the firm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66):79-91.
[1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