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培育旅游企业团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1)

2014-02-11 02:40
导读:旅游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培育旅游企业团体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面向国际化大背最
一、面向国际化大背最,旅游企业团体化发展是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我国旅游企业规模比较小,普遍没有达到最低经济规模(MFS),由此带来长期本钱过高,经营不经济,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以旅行社为例,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但年营业收进总额(约合57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交通公社同期年营业收进的50%;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企业经营规模分散,缺乏带头羊式的大企业。如目前我国已有360多家饭店团体,但进进世界饭店300强的只有上海锦江、北京凯莱两家,其中在中国饭店团体排名第一的上海锦江团体仅位列世界第64位[1]。其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却在不断下降,以我国三大旅行社团体国旅、中旅和青旅的进境市场外联量为例,1999年三大旅行社占我国进境市场外***量的53.4%,而2000年已降至32.5%,[2](注: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资料整理所得。)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旅游企业规模的不经济和经营的分散性将带来企业交易用度的增加和效率的损失,进而导致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可以说,目前国内多数旅游企业仍处在守旧封闭和低层次状态下运行,其发展模式尚未与国际接轨。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看,加进WTO后,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很多国际著名的旅游团体已经进进中国,他们凭借自身的品牌上风、销售网络上风、资本上风和治理上风拓展国内市场,使国内各类旅游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目前,进进中国的旅游企业多为世界级著名旅游团体,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例如,法国“雅高”团体目前在140个国家拥有145,000名雇员,在44个国家治理720余家酒店,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和品牌上风,目前正在大举挺进中国住宿和接待业市场),国内企业无法与之比肩。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团体面临的挑战还来自于一些实行中外合资的旅游企业(团体),这些企业的合作伙伴大都是国内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和国际著名的大型跨国团体,比如往年刚刚成立的国旅运通旅行社和罗森康辉旅行社。它们以全新面貌面世,对我国务类传统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能力形成强力冲击。面对着这些越来越强大的旅游企业的组建和发展,争夺顾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相对于仍以单体店为主的我国旅游企业,只有组建有效的旅游企业团体,充分发挥企业团体的资源上风,通过严格治理、优质的服务,才能有效进步市场竞争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总之,面对加进WTO的大背景,旅游企业团体化既是我国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对国际化竞争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通过团体化有助于发挥团体的资本上风、人力资源上风、融资上风、品牌上风,使团体整体资源能够公道、有效配置,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并使我国旅游企业尽快融进国际市场,在国际旅游业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旅游企业团体化的国际比较  我国旅游企业团体的规范化发展起源于旅游饭店的系列化、团体化经营。经过20年的专业化发展,我国旅游企业团体已初具规模。谨就自身比较,可谓进展神速,但同国际旅游团体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且经营分散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以赶超速度迅速实现了数目扩张,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然而由于没有在产业演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带来了旅游企业增速过快、数目过多、规模过小的局面,产业集中度不高,大多数旅游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品牌单一,竞争力有待进步
  我国旅游企业团体经过20多年的专业发展,已形成一批着名的民族品牌,比如锦江、凯莱、国旅、青旅、建国等,但总体来说这些旅游企业团体的品牌开发力度不够,且很多品牌内容单一、品牌着名度和美誉度都有待进步。而国际旅游企业团体做的则相当成熟,比如在国际酒店治理业中名列第一的万豪国际团体(惟一进选《财富》世界500强的酒店治理团体,2001年排名第256位),旗下的品牌繁多,仅在我国内地就有万豪、万怡、万丽、华美达、新世界等12个品牌,分别引领不同市场。[3]应该看到,我国的一些旅游企业团体也在加快品牌建设速度和提升品牌的含金量,比如隶属于首都旅游团体的“建国”治理品牌,已在北京治理四、五家酒店,在外地有十几家酒店,并打算购买一部分单体饭店的产权,通过签订长期治理合同,形成“建国”品牌的全国饭店治理的骨架,使“建国”形成规模,形成网络。另外,“建国”还将治理一部分经济型酒店,并将建立“建国客栈”品牌。[4]但总体上看,这些努力还无法与国际企业展开竞争。  3.发展模式不同
上一篇: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