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旅游规划几个基本题目的思考(1)(2)
2014-03-03 01:14
导读:二是目的性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
二是目的性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构筑2010年世界展览会的旅游框架,以及世博会完成后,旅游设施和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等;北京考虑的则是迎接2008奥运会,借此提升北京旅游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杭州则是围绕"旅游业国际化战略"这一目的展开。离开了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往了它的实用性,也就不具备可行性。
三是目标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题目。固然我国学者完成的诸多城市旅游规划大都进行了指标的测算,但往往是太教条,不具备现实意义,与规划措施也不匹配。例如某大学规划组在给中国东部一个著名旅游城市的规划提出的指标中,在该市2003年接待2800万人的基数上,按照年递增比例,测算出到2020年,年接待规模为2.5亿人次。显然,这是想当然,当一个城市接待达到其最高承受力时,游客还会来吗?这是没有考虑现实中存在着"自疏"效应的结果。所以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即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有战术的,即设定发展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要公道--既要与规划举措相适应--光有目标没有投进,指标的完成是无源之水;又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笔者对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苏州,由于星级宾馆数目较少,很多游客只好住在无锡等周边地区。在新加坡则可能是劳动力成为限制要素。
言而总之,城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城市作为对象而编制的,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
经济工作进行有效治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 城市旅游规划的原则 科学性和政治性相同一,是好的城市旅游规划应当贯串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职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划科学"也是要把握的第一要务。但是,作为甲方的城市政府和作为乙方的规划编制单位固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坚持真理,通过广泛而深进的"沟通"来消除熟悉上的消除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往说服甲方,坚持科学,避免损失。为达到这一目标,要不惜借用权威人士或社会***来迫使当地政府"就范"。另外,我们经常谈到的规划的"前瞻性"应当包含在"科学性"这一范围之内。政治性则是要在方向性、根本性的题目上与当地政府、党委保持同一。由于城市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很多城市把旅游当作支柱产业来对待,因此,城市党委和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和热心,有的领导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所谓的"旅游书记"、"旅游市长"层出不穷。他们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和热爱,战略构思也基本形成,一个规划假如与他们的战略背道而驰,即使是通过评审,也会束之高阁,落进"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俗套,甚至规划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这种规划既然不具备可操纵性,所以是失败的。实在,规划就是一个甲乙双方的思想博弈过程,规划组没有思想是不被甲方看重的,而一旦思想与当地政府完全背离是行不通的,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鉴戒和启发后形成的规划才是成功的。例如,
北京大学在做杭州的旅游规划时,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服从了西方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大运河"是杭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在媒体上发布,结果与当地政府培育"西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相“冲突”,使得规划编制陷进僵局。终极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论证,科学的提出了分市场的竞争产品概念,即国内市场和日韩、东南亚市场对应西湖,而欧美市场对应"西湖+大运河",圆满解决了这种矛盾。